当前位置: 100md.com > 读物 > 财智 > 财经评论 > 正文
编号:49750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8日
    一场股灾 消灭了刚崛起的中产阶层 2008年10月18日 05:0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姜艳艳

    一年时间,大盘从6100点落到1900点,与股市有关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尝到了无奈辛酸痛苦的况味。

    从公募基金经理到私募界的精英,从专业证券研究员到普通散户,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股灾中,他们怎样应对猝不及防的变故,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面对惨淡的前景,他们是选择抽身离去,还是勇敢再战股场?

    本周,5位市场人士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讲述各自一年的熊市生活,以及对股市的感悟和将来的计划。他们的故事是整个股灾的浓缩,他们的身上带着你我的影子。

    去年10月16日以来暴跌了70%的股市,和不断下跌的楼市,令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而在股市、楼市投资最多,在牛市时最被人艳羡的中产阶层损失惨重,甚至被集体“消灭”。

    市场流传这样一笔账:“如果本次股灾导致股市市值缩水20万亿。按1亿股民算,每人损失20万,按8000万股民算,每人损失25万。中国的中产阶层,若凭工资等劳动收入,从90年代中到现在,除去住房、医疗、教育等支出外,所能积攒下来的货币收入,大约也只有20~25万这个数。也就是说,一场股灾,把中国刚刚崛起的中产阶层轻易地就消灭了。”

    10月17日,家住北京海淀的李先生拿到了9月份的信用卡账单,月度消费额是2.9万。李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总,标准的城市中产阶层,但是2007年以来,李先生却感觉钱越来越紧,自家的消费额度也从以前平均每月的6~7万元逐步降低了。

    应酬费用大幅缩减

    拆开账单,一笔笔支出让李先生对上个月的消费大体回顾了一下:生活必需品不到3000元,女儿生日请同学在香格里拉(行情,资讯,评论)吃自助餐加上给她买礼物3000多,举家几次秋季蟹宴4000多,再有就是中秋节采买各种礼品花费占了大头。

    李先生在北方几个省份都有分公司,每年2000~3000万元的营业额下最少有30%的利润,在北京和周边城市有大小4套房产、5台车。但是2007年以来,李先生发现自家的消费额度逐步降低了。

    “完全是自然的下降,并没有刻意省钱”。看着账单,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经常往来公司似乎都开始资金吃紧,尤其是今年6月份之后,原来经常碰头聚会的厂商大多 “龟缩”在家,应酬的费用因此大减。

    “以前应酬费用是每个月主要的支出,很多地方合作伙伴经常来京出差办事都得接待;还有就是亲戚家人出门旅游,去年暑假老婆和女儿去日本购物一下子花了5万多,今年只给她们安排了北京周边游。”李先生告诉记者,应酬费用的缩减其实是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表现,大家都选择减少活动和外出。

    100万本金所剩无几

    李先生是老股民,早从90年代末就冲入股市。“就算是2004、2005年那种大暴跌,我在股市也没赔过钱,但是今年却亏了很多”。

    李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他在股市的资金量有30多万,主要是打新股和持有几只行业龙头股,就算市场跌宕下挫也仍旧保本甚至略有盈余。2007年股市涨上2000点后他觉得非常危险,从市场上撤离了大部分资金。但是红火的市场实在吸引人,他在2007年7月份再度入市,100万资金差不多全买了几只蓝筹,现在连本金也所剩无几。

    “我们去年最高资金翻了一倍,总体资金有200万,但是现在不但把翻倍的钱都赔进去了,本金也亏了不少,原本指望能从股市赚钱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现在资金却牢牢套住,紧日子说来就来啊”。本应该9月底到账的一笔40万元资金现在还没到,而他在北京郊区刚刚启动的一个投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正面临着停产压力。从未有过的资金紧张让李先生一家消费能力下降,也缩减了很多开支。

    股市坑了中产阶层

    舆论普遍认为,2007年新开户的一亿股民,正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层代表,他们中大部分人手中持有大量现金,有房有车,但普遍缺乏投资生财渠道。

    2007年4月,沃德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卢欣曾写了一篇文章:《莫让股市成为中产阶层的万人坑》,2008年9月9日,他再次提笔,文章的标题变成了 《股市终成中产阶层的万人坑》。“中国股市的癫痫病,是制度和政策交替作用的结果。当大量流动性涌入市场 (外汇结算释出人民币),就故意收紧资产投放,导致资产价格狂涨;当资产大量投放市场(大小非解禁),就故意收紧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狂跌。用有形的政策加上无形的手,制造资产价格非理性剧烈波动。从而为特定人群制造天量的财富输送。”

    而股市“癫狂”的结果,是使投入股市的资金通过再分配落入了特定人群手中,中产阶层则是亏损最大,已被宰杀殆尽的“肥羊”。

    李先生虽然每月消费大幅缩减,股市亏去了大半投资,但他仍有自己的工厂和订单,相比高位买股买楼将手中资金亏光的中产阶层,已经幸运很多了。

    关键词:股市 中产阶层

    


    从6124到1909:牛市崩盘周年祭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10:40:45 中财网

    熊市一周年A股走势。

    从6124到1909:牛市崩盘周年祭

    华尔街和上海滩最新流行这样一则段子:

    "假设去年您有1000美元,如果买了达美航空的股票,现在还能剩下49美元;如果买了房地美股票,剩下约2.5美元;如果买1000美元的啤酒,喝光后再把易拉罐送去回收站,还能换回214美元!

    假设去年您有1000元,如果买了招商银行的股票,现在还能剩下250元;如果买了中国船舶股票,剩下约120元;如果买1000元的奶粉,喝光后再把空罐送回经销商,还能换回1000元!"

    从998到6124.04!2007年10月16日,2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5倍,而期间10倍、20倍甚至30倍的牛股在A股中涌现。

    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疯狂涌入股市的居民储蓄、上市公司漂亮的业绩……从怀疑、踟蹰到坚定、迷信,人们习惯了牛市,习惯了财富数字带来的快乐,然而谁也未能想到,牛市崩盘的速度远远比上涨的速度来得更为猛烈。

    365天,弹指一挥间,200多个交易日,投资者们在本周四迎来了牛市崩盘周年的纪念日。在几次反复后,股市的风暴也似乎渐渐开始平息。然而,坏消息再度来临,隔夜美股市场投资者担心银行业救助方案无法阻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三,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7%,标普指数与道指分别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上证综指昨日开盘跳空78点,以1916.13点大幅低开。全天沪指低开低走,盘中摸高1943.32点,探低1901.50点,收盘报1909.94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4.25%,全天振幅为2.10%。深证成指盘中一度下探6117.13点,距前期创下的6109点的本轮调整新低仅一步之遥,收盘报6166.56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74%。

    想说到"底"有多难?尽管从市盈率和市净率等各项指标来看,A股都已经濒临历史估值最低水平,而管理层各方救市也不遗余力,但是被忧虑和悲观困扰的全球股市,A股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就像巴菲特所言,"熊市,才是价值投资者的起点"。当这位让全球投资者信服的老者开始宣称要大规模投资中国,并已经付诸实践之后,也许会帮助我们擦亮被恐慌所蒙蔽的双眼。让我们来梳理牛市崩盘一周年来的脉络,从中来寻找曙光。

    ■牛熊转折周年路

    第一阶段

    政策---管理层主动打压

    时间段:从2007年10月16日到2008年2月1日

    在以政策市为明显主导的A股市场,在本币升值催生的资产泡沫大潮当中,烙下了管理层深深的痕迹。

    2007年10月16日,股市创下本轮牛市顶峰的时候,时任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出席十七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时,特意提到,"尽管当前市场非常活跃,但潜在的风险也很大。"在当时,经历了30次贷危机第一波冲击后的股市依然亢奋,但管理层已经开始抛出捆牛绳:饱受基民追捧的基金开始停发,转而大力推行QDII,并抛出港股直通车的计划(当时分流A股过多资金的初衷是好的,但从结果看,境外的风险不小于国内,不少彼时进军海外市场的投资者损失甚至大于国内);在控制流动性的同时,管理层开始加大筹码的供给,中国石油、中国太保、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蓝筹股开始陆续上市,中国石油从48.62元飞流直下到之前最低9.65元,更是成为做空A股的最大元凶之一。

    可以说,6124点下来的第一个缓坡,背后的推手正是来自管理层,但是如果没有主动降温,在当时的疯狂氛围下,从更高处摔落的冲击也许更大。但是到2008年春节前,在货币政策继续紧缩以及次贷危机第二波开始冲击的压力下,A股开始第一轮大跳水,不到20个交易日,A股从5500点一路直奔4000点大关。此时管理层态度开始转向,春节前的2月1日夜间,证监会同时批准南方基金和建信基金各发行一只股票型基金,被市场解读为救市信号,随后的一个交易日,A股单日井喷8.13%。随后,尽管货币政策依然在收紧,但是批准新基金和QFII的力度开始加大,避免股市过度失血。

    第二阶段

    内患---大小非和再融资

    时间段:2008年2月到2008年6月

    2月前后,人们开始被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所困扰。

    1月18日,中国平安董事会通过了A股再融资1178.52亿元的方案,旋即引起市场大哗。随后市场上又开始传闻浦发拟再融资400亿元,对于相关公司,基金经理们采取了"先走为上"的态度,对有传闻的公司股票大幅抛售,再融资成为节后股市做空的动力。截至3月27日,平安跌到了50元以下,百元股被腰斩。上证指数也一路跌到了3000点。

    祸不单行,除了再融资,还有大小非。从2005年开始的股改,三年限售期大限解冻,成本低廉同时又为资金困扰的大小非如出笼猛虎般肆虐着整个A股。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截至4月1日,今年已有412家公司公告发生了减持,占1081家解禁公司的38.1%。而小非更是猖獗,持股比例低于30%的股东成为减持的主力。大小非被股民看作A股最大的"空军司令"。

    大小非的突袭也让本来响应管理层号召做多的机构们措手不及。"大小非的压力,一方面导致A股估值重估,向国际估值体系靠拢;一方面导致定价权从机构转移到大小非手上,产业资本同金融资本争利。"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在当时的判断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4月21日,随着中国石油A股破发、3000点大关岌岌可危,管理层终于重拳出击规范大小非减持:月减持不得超过1%、引入大宗交易平台、加强信息披露、引入可转化债等举措开始陆续出台。但市场并不大领情,4月22日,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

    4月23日夜间,管理层再度发出强力救市信号,宣布印花税降至0.1%。24日,沪指大涨9.29%,几乎全部个股涨停。但是危机并没有消退,更可怕的敌人来了。

    第三阶段

    外祸---次贷危机恶化

    时间段:2008年6月至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忧未解,外患又至。

    2008年6月起,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国际油价开始井喷,2008年7月4日,国际油价攀上了145美元的高峰,国内通胀压力大增,虽然经济放缓迹象已经出现,但是央行不敢放松紧缩货币政策,A股地位非常尴尬。此时,管理层开始了信心救市,中央级权威媒体接二连三发布檄文,A股开始在3000点左右徘徊了一段时间,但在通胀压力的困扰下,A股不久又顺势滑到了2500点。

    此时,次贷第三波降临!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随后更多的银行陷入危机,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9月16日,A股跌破2000点大关。9月18日之夜,管理层同时抛出汇金入市、印花税单边、鼓励央企增持等三大利好。然而在9月19日和20日大涨之后,外围的暴跌再度将A股拖入深渊。

    为拯救银行业,美国先后抛出了7000亿美元和2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希望通过收购问题债券和补充银行资本金来解救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更是罕见地联手降息,试图改变流动性枯竭的现状。虽然像A股一样,出现过暂时井喷,但是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欧美股市并未走出困境。

    本周三,A股再度跌破2000点,此时,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美国的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动向,以及中国经济的大趋势。(记者贾肖明)

    ■牛熊对比

    基金

    从1162.6亿到2.48亿

    2007年最幸福的人是谁:基民;2008年最痛苦的人是谁:基民!

    在垃圾股泡沫崩溃之后,基金专业理财的价值得到投资者认可,基金销售不断创下纪录。最疯狂发行出现在QDII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发行时,2007年10月15日,首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历史性地达到1162.6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年度基金首发纪录。

    但2008年开始,无论是A股基金还是QDII均出现大幅净值缩水的现象,基民对基金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今年另一只QDII华宝兴业海外中国基金预计发行210亿元,而实际发行份额只完成4.6亿元,有效发行率仅2.19%;而天治创新先锋2.48亿元的发行量几乎导致IPO失败。真可谓天上人间。

    股票

    从蓝筹到"烂臭"

    2007年,从6月到11月,大盘从3400点一口气拉到6120点,而80%的股票仍在晃悠。在价值投资的外衣下,创造了蓝筹泡沫的奇观。蓝筹股涨涨不休,在百元国航、千元平安等言论不绝于耳,但是既然是泡沫,总归有崩溃的一天。

    2007年11月5日,披着"亚洲最赚钱公司"外衣的中国石油上市,当天48.62元的开盘价成为绝唱,也敲响了蓝筹股的丧钟。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万科等人们心目中可以一生持有的蓝筹股,却成为最大的梦魇。平安从150元跌落到26.30元,中国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更是从300元跌落到34.94元!蓝筹股成为了股民眼中的"烂臭"股。

    预测

    从8848点到1200点

    2007年年底,对于2008年的预测点位有高有低,但是没有人不相信牛市依然会继续。2007年12月初,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经济学家成思危称,股市将从快牛到慢牛。当时,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认可。"万点论",以及"站在8848点看奥运"的说法到处可见。

    但是随着2008年股市崩盘,机构对于未来的判断开始越来越悲观,即使跌破2000点,也鲜有人大举唱多,悲观者看得更低。国元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小组郑旻日前表示,"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PB值都在2以下,A股的PB值在1600点时是2,结合当前情况,PB值达到1.5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对应的股指则是1200点。"

    巴菲特

    从卖出到买入

    在一片悲观绝望中,长线价值投资者开始表现积极。

    在中国股民狂追中国石油A股的时候,巴菲特却选择了在香港抛空了持有的中国石油H股。2003年4月开始买入中石油,长达4年的长期投资理念在其减持时已为其带来超过700%收益。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在股价超过10港元之后,中石油的安全边际已经脆弱,投资风险加大。

    而在中国股民一片恐慌中,巴菲特却再度出手了,8月底他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财经论坛"栏目采访时曾放言:"在合适的环境下,你会在中国看到我的大量投资。"他没有食言,国庆期间,巴菲特旗下子公司宣布参股比亚迪。对此,国泰君安认为,巴菲特对中国市场的再一次出手昭示着:当前已经是投资A股的有利时机了。(记者贾肖明)

    .南.方.日.报

    ---

    2008年A股救市路线图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08:35:05 中财网

    去年的这个时候,投资者笑容洋溢,各个证券营业厅里人声鼎沸。一年后的今天,沪指最低跌至1802.33点,跌幅累计70.57%,截至10月15日,A股股价的平均价降为6.60元,且平均股价以下的股票数量达1025只。投资者满面愁云,营业厅人去楼空,致使6124.04点,这样一个抽象的数字也有了自己的周年纪念日。伴随着A股市场的风云起伏,国家的相关政策又是如何相伴左右的呢?

    2008年2月1日 新基金开闸救市

    2月1日A股一度跌破4200点后,中国证监会终于在"冰封"近半年后,批准两只新的股票型基金发行分别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和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总募集上限140亿元。这是自2007年8月底华夏复兴基金获准发行以来,国内股市已有5个月未见新的股票型新基金放行。此次获批有望对稳定股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8年4月24日 印花税下调至1%。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这期待已久的消息犹如春风般吹进了广大股民的心中。

    2008年6月 证监会要求维护市场稳定

    股市的持续惨淡,投资者信心涣散。从今年6月3日至17日,上证综指史无前例地接连报收于阴线。随着新华社连续发表11篇社论,人民日报也接着发表7篇文章,探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尚福林同时提出了四条措施,"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2008年7月18日 证监会回应热点问题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市场出现的五大热点问题,证监会对新股发行节奏的把握将兼顾各方面意见。同时,基金股票仓位有所下降,很大程度是由于基金持有股票的市值下降导致的,日常监控未发现基金存在"砸盘"等违法违规行为。

    2008年9月19日 股市三大利好出台

    9月18日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9月19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印花税吧)的征收方式由现行的双边征税调整为单边征税,由出让方按1%。缴纳。这是继今年4月24日下调印花税税率之后,我国再次对印花税作出大幅调整。同日,中央汇金公司宣布,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2008年10月5日 证监会近期启动融资融券试点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5日在京表示,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该负责人介绍说,近期中国证监会将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试点证券公司的资质条件和标准,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公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审批内容、格式、标准和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的受理、审核和专家评价制度。

    2008年10月9日 中国加入全球降息阵营

    10月8日晚,央行发布消息,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正式加入降息阵营。央行决定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其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含五年)由4.59%降至4.32%,下调0.27个百分点,五年以上由5.13%降至4.86%,也下调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幅度大、周期短是此次降息的最大特点,对市场的提振效果将产生1+1>2的放大效应,对经济增长的看好也会传递到对楼市的看好,从而提升消费者信心。(记者 张闻雯)

    .江.南.时.报

    --------

    从“6”到“1” 股市“繁华散尽” 落幕后的四大启示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07:04:32 中财网

    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高峰行盘至今,A股可谓是繁华散尽,令人唏嘘不已,但有此经历并非完全是坏事。繁华落幕之后,仍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些许教训和启示。

    估值指标难评贵贱

    在本轮牛熊转换过程中,估值指标的高低并未成为市场变盘的风向标,估值体系的有效性也成了投资者怀疑的对象。

    2007年9月27日,来自招商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以最近一个滚动年度的净利润计算,目前沪深市场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51.28倍,市净率为6.92倍。AH算术平均溢价132.9%,加权平均溢价56.18%,达到一个峰值。但此后股市还是上涨了一周,上摸到6124点。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相当惊人,上半年增速高达70%,这一数据给了市场信心,认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可以夯实不断扩张的泡沫,因此在08年的策略报告中,不少机构都给予A股未来美好的憧憬。

    截至2008年10月15日收盘,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沪综指静态PE仅为13.62倍,动态PE为11.93倍,市净率只有2.17倍,而AH溢价也下降至37%,最低时甚至降到10%左右。如今的估值水平无论是纵向和历史比较,还是横向与国际比较,都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但股市却没有止跌的意思,估值指标的启示作用似乎已经失灵。

    政策干预难改趋势

    2007年,央行5次加息,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印花税,并没有改变大盘的向上趋势。"5·30"也只是改变了大盘上涨的路径,并没有改变上涨的趋势,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当时的市场最终还是继续"牛"下去,股市大涨的格局似乎难以因政策压制而改变。分析人士认为,收紧货币政策无法压制股市可能有两大原因。首先,当时经济太热,仅靠货币政策无法降温;其次,利率提高使得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变差,投资者宁愿将资金都投放在股市和楼市中,赚取短期收益。

    2008年初,股市的上涨势头被"再融资"这根稻草压垮,股市的牛气一去不复返。下调印花税后的"4·24"行情并未延续多久;"9·19"三大实质性利好齐发,大盘涨停,但之后的上涨行情只持续了一周时间;随后的降息也未能给A股带来支持,随着外围股市的大幅波动,A股再破2000点。

    外围股市同样如此。欧美救市给市场带来的反弹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一些实体经济数据的公布,市场再度走上跌途。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直接针对市场的政策干预只是改变了市场下跌的路径,而市场底需要经济面的支撑,但是目前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才刚开始。

    涨跌难逃外围影响

    一直以来,A股市场就是一个较封闭的市场,但其涨跌并未逃过外围的影响。去年9月,A股曾走出一段独立上涨的行情;今年上半年,也曾走过一段独立下跌的行情,但从整体来看,A股见顶的时间与海外股市见顶的时间相差并不远。不同的是,A股前期下跌的速度比较快,但全球资本市场经过近期的洗礼,不少新兴市场的跌幅甚至已经超过了A股。而近期,外围市场与A股的联动更是越来越密切,外围股市的恐慌性抛售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产生了压制。

    分析人士认为,首先,从A股的结构来看,2006年以来,不少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陆续回归,AH股价形成了一个相互对比的参照系,这使得A股更加贴近国际市场;其次,从影响股市的经济基本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增长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需,2007年以前,国外经济发展相当好,但次贷危机爆发后,外需逐步转弱,从而形成了A股投资者担忧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原因。

    重大活动只是个"概念"

    今年,最令投资者失望的恐怕就是"奥运行情"的落空了。在奥运会开幕当天,沪综指大跌4.47%,拉开了奥运下跌行情的序幕,而整个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股指跌幅达到30%。可见,奥运会似乎与股市没有什么联系,此前的炒作只是一个"概念"。而在奥运会之后,还有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这些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奥运会相比,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可能也无法为市场提供较强的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这次完整的牛熊周期洗礼,不难看出市场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主线还应该是围绕内生或外延而展开,重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次性收益。在奥运会之前,这些利好都已经体现在股价中,对相关板块的炒作,经过一段喧嚣之后终将回归平静,影响股市的最终还是整体的经济基本面。

    目前,消费可能仍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外需来看,随着外围经济的衰退,外部需求会明显下降;而内需方面,目前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靠投资来拉动GDP增长,极有可能造成产能积压的局面,并间接导致投资意愿下降。

    编者按

    一年前的10月16日,上证综指"高攀"6124点,整整一年后,股指"低落"2000点下方。4000点的下跌空间不能说不大,但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面前,A股熊市显然没有完结。从"6"到"1",我们该记住的不仅仅是市值的蒸发、财富的损失,只有梳理头绪、整理经验,才可能踏上下一个"春天"的脚步。(贺辉红)

    .中.国.证.券.报

    ---------

    股市跳水一周年 我们学会了什么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07:31:01 中财网

    悄然间,10月16日再次来临,对于中国千万股民而言,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10月16日,当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之时,有谁能够想到在一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却在为勉强守住1900点而苦苦挣扎。

    正可谓"仓促岁月,世事如棋",每次股市棋局变化都可谓有着万千差异。尽管市场趋势从熊及牛,再由牛转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是对于具体的投资者而言,或者考验的是在市场高位坚决撤出的大智慧,或者就只能在暴跌中无奈支撑了。

    单纯从此次由极盛转而暴跌的市况看,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完全出乎意料。导致市场下跌的主因,几乎都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新因素:从下跌初期市场所担心的大小非问题,直至近期美国次贷危机的突然恶化,盖莫例外。而面对这些全新的外部因素变化,多数投资者甚至根本无法解读其实质,因此最终出现巨额投资亏损倒并不奇怪。

    但另一方面,外部不可控因素的突变并没有突破周期波动的铁律,经济周期永远是围绕"萧条-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步骤循例前行。周期波动固然无法改变,但是波动幅度却是可以调控和影响的。对于以维护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为职责的调控部门而言,理应能够尽可能积极充分地预估风险,并且及时采取政策措施来缓解市场波动。

    从A股市场一年来走势由盛而衰的全过程看,调控政策固然有着积极看点,但也不乏明显令人遗憾之处。

    首先,去年"5·30"后,市场曾经对泡沫蔓延问题进行过反思,也一度显示出调控部门抑制泡沫的决心。但之后市场主力资金开始着力运作所谓蓝筹股,直至把"蓝筹泡沫"演绎到极致,最终把A股风险也推升至顶峰。而在这一过程中,"蓝筹"的帽子俨然成为价值投资的代言,甚至成为规避调控政策的法宝。市场投资唯政策导向是瞻,并且据此而变味为恶意炒作的理由,是为当年6124点泡沫被缔造的最大问题。

    其次,在市场下跌初期,多数观点已经明确指出"大小非解禁减持"彻底改变了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估值体系,建议调控部门能够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使市场在后股改时期能够稳定着陆。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问题仍然缺乏一揽子方案。无论是大宗交易市场、还是拟议中的可交换公司债,都无法实质性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市场普遍期望国有股主动延长减持时间的方案,尽管这一方案在法律上和市场效果上,都是最佳的选择,但或许囿于调控部门间利益的协调问题,始终未见积极推动。

    第三,货币政策调控在方向和力度上低估了政策的时滞问题。面对所谓流动性过剩问题,从紧货币政策在一年多来几乎被运用到了极致。但依据一般货币政策效果看,从政策推出到最终政策效果体现,大约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经济周期却往往会在政策效果真正发挥时出现转向,这一状况此次就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中国股市暴跌已然消灭了货币的流动性,而恰在此时,实体经济的资金状况却在货币政策和信贷管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极度紧绷状态。更为关键的是,本就不看好股市趋势的大小非,再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链条压力,最终的市场结果就是不计成本抛售股票,最终反而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幅度。

    当然,在前期市场首次跌破2000点之后,维护市场稳定的政策措施终于才应声而动,从"口头维稳"转而实质性的措施。只是就目前股市信心崩溃的程度,以及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看,这些既有政策措施推出的时间嫌稍晚,而力度仍嫌不够。出于恢复市场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目标,我们建议,其一,拉动内需是当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股市大趋势的根本原因,力行减税、产业鼓励等措施应尽快明朗并出台;其二,市场供求是决定短期走势和市场信心的关键,大小非和新股发行问题可谓是首当其冲,因此国有股主动减持设限、平准基金建立并入市、新股发行暂停等都是最为有效的维稳政策措施。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短期的波动周期并不会改变向上的大趋势,因此上证指数的6124点在未来必然会被突破,而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在经济长期向好与减少股市短期波动之间,实现有机的政策结合。以此而言,积极而符合市场逻辑的维稳政策,已经不宜再作任何无谓的时间拖延。

    □ .马.红.漫 .东.方.早.报

    三大原因导致A股只跟跌不陪涨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10:20:32 中财网

    受周四美股走强的消息提振,周五两市小幅高开;在快速冲高后,迅速回落,目前沪指K线已翻绿,金融危机恐慌、政府救市不坚决、上市公司业绩恐恶化此三大原因导致A股只跟跌不陪涨。

    周四美国三大股指在周三暴跌之后大幅上涨,道指涨幅达到4.25%;受此消息刺激周五早盘日本东京股市也是高开高走。外围股市全面走暖,刺激了早盘A股的高开,在快速冲高后迅速回落。盘中百元贵州茅台(600519)跌下神龛,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前期强势板块地产股的获利回吐成为今日做空的关键。

    近期市场人士在分析A股的走势时,多强调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面前A股无法独善其身;并强调中国的实体经济面状况良好,A股有坚实的基础,有望引领全球股市反弹。但是市场的走势让这帮所谓的专家大跌眼镜,A股相对于外国股市的暴跌,下跌速度是较少;但是在海外股市大幅反弹后,A股也未见跟涨。

    何以至此,恐怕A股的原因还是出在国内。第一,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能否独善其身,这本身就不是专家说的算的,东莞的玩具制造巨头已经倒闭,浙江的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对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美国生病;中国想不感冒恐怕很难。

    第二:奢望A股能率先走强的另外一个理由是A股已经暴跌超70%,市场泡沫早已释放;大盘跌无可跌。经济下滑阶段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较于机器周期的盈利能力将大幅降低;随着业绩的恶化,A股的动态估值将或会升高;就目前的估值水平而言较历史低点还有一段距离。以上谈的估值方面,而股指的接连暴跌,让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早已如惊弓之鸟,任何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下跌的缘由。

    截至10点21分,沪指涨8.99点,报1918.27点,K线已翻绿。

    第三:相较于欧美政府果断而干练的救市行为,中国的管理层太优柔寡断,给了市场太多的也许、大概、可能等等所谓的救市政策;严重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打压了人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恐慌。

    中财网

    ------

    “经济珍珠港事件”再回放 雷曼兄弟倒闭真相

    时间:2008年10月17日 07:08:13 中财网

    一家拥有158年历史的投行,在短短五天就倒掉了。沃伦巴菲特说,"这是一次经济的'珍珠港事件'。"

    这不是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而是刚刚发生在华尔街的活生生的现实。

    这家跨掉的投行就是雷曼兄弟。而雷曼兄弟的倒掉,让整个美国的金融危机提前引发。因而,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兼CEO理查德·富尔德对媒体说:"我每天晚上都醒来思考,自己当初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这种痛苦将一直陪伴我的余生。"

    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说,雷曼原本有机会逃过一劫,然而外部金融体系"食物链"的断裂以及领导者的判断失误,最终决定了它的走向--"死亡"。 摩根大通釜底抽薪

    雷曼兄弟最终的破产并不是偶发的,其实是持续13个月的信贷危机中的必然性事件。

    今年夏天,由于补充因不断加剧的房地产相关损失而耗尽的资金,雷曼已开始显露疲态。8月,随着投资者压低雷曼的股价,雷曼面临困境的传言开始流传。

    到了今年的9月10日,摩根大通在雷曼兄弟陷入困境之时,用50亿的抵押将雷曼兄弟逼向破产的边缘。作为雷曼兄弟的"好伙伴"也是雷曼兄弟的"清算行","摩根大通给了它最后一击。"

    雷曼CEO富尔德曾表示,2007年的时候,雷曼兄弟还没遭遇到任何流动性的问题,直到今年的9月10日,即公司宣布破产前五天,公司仍有410亿美元的资本金。"我们有大量资本金维持运营……"富尔德说。并且,在当日的电话会议上,雷曼向投资者保证自己根本不需要新的资本,虽然此前一天雷曼的管理人员刚刚计算出公司需要至少30亿美元新鲜资本。

    投资银行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贷款机构和投资者的信任。然而此时,显然很多投资者开始感觉到这家公司存在的风险,大量对冲基金客户开始从雷曼撤离资金。

    摩根大通是雷曼最大的债权人之一,拥有约230亿美元的债权。雷曼在摩根大通存放了大量证券作为抵押,但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恶化,这些抵押品的价值也在缩水。

    因此,摩根大通作为雷曼及其客户之间的中间人,显然比外界大多数人、甚至比穆迪等评级公司都要更了解雷曼的困境,他急于从雷曼的泥潭中自保,于是摩根大通要求雷曼提供50亿美元的额外抵押品--即容易出售的证券,为摩根大通客户所持有的雷曼贷款头寸提供保护。

    加上雷曼的对冲基金客户大量撤资,摩根大通要求提供50亿美元的抵押品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于是两家公司并未达成一致,摩根大通最终冻结了雷曼的资金账户,雷曼剩余的现金在日常交易活动中迅速消耗,令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元气大伤。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10月6日,为期两天的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听证会拉开帷幕。会议讨论内容之一,就是导致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缘由。在听证会上,富尔德提到被信用公司调降信用评级也是造成雷曼倒闭的原因之一。

    在摩根大通要求50亿美元的抵押品要求之前,雷曼兄弟的债券评级依然很高。但此时密切关注雷曼兄弟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已经看到放贷机构和客户纷纷撤退,他们越来越担心雷曼兄弟难逃此劫。到此时,即使评级公司再迟钝,也看出端倪了。

    在9月之前,大部分信用评级机构给予雷曼的信用评级至少都有Singal A(评级A),很多都是Double A(评级AA)。不过9月12日,周五,就在当天下午,信用评级公司发布警告说,如果雷曼兄弟没有筹集到新的资金,它们9月15日将下调该公司的债务评级。这令投资者大为恐慌。在次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次级债产品降低信用级别,使投资者预期恶化,促成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在雷曼兄弟公司内部和他的投资者中间,恐慌情绪不断加剧。无数的客户打电话要求撤资。雷曼兄弟的纽约业务部门无法恰当地把钱转入伦敦的帐户上,使得该公司位于伦敦的主要欧洲分支机构9月15日前基本陷入瘫痪。据普华永道估计,本应转入雷曼兄弟伦敦业务或其交易对手的50多亿美元9月15日前没有到账。

    信用评级的削弱,也使得雷曼兄弟获得债务融资也更加困难。美联储曾与雷曼商讨,确定哪些资产尚未担保给其他放贷机构,能用来作为抵押品,以申请美联储贷款。最终雷曼兄弟的一位高管却表示,该公司当时没有从美联储获得贷款。

    随后,雷曼兄弟希望能将自己卖给美国银行或是巴克莱集团,但这两家机构却都对购买雷曼兄弟商业地产业务不感兴趣。

    其实早在9月9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宣布可能降低雷曼的信用评级,除非它找到一个"强大的战略合作者"。雷曼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寻找了无数的潜在合作者,他们与中国、韩国和中东的投资者都有过深入接触,但是只有韩国产业银行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当韩国产业银行宣布放弃谈判之后,雷曼似乎只剩下寻求美联储的帮助。

    美联储袖手旁观

    9月14日,雷曼兄弟破产的前一天,美联储认为对雷曼兄弟已经无计可施。巴克莱和美国银行都不愿伸出援手,此时除非政府同意提供交易所需资金,否则雷曼无路可走。

    但是,美联储拒绝伸出援手,财政部长鲍尔森坚持表示他不会做这样的交易,不会向雷曼提供交易资金。

    到了此刻,富尔德仍想最后一搏。他提出了早在两个月前就准备好了的议案--向美联储申请成为一家银行控股公司,以便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获得流动性。但是,令人沮丧的是,雷曼兄弟再次遭到美联储的拒绝。

    9月15日,已毫无出路可言的雷曼申请破产保护。至此,这家在华尔街叱咤风云了158年的著名投行宣告结束。

    此后几天,令雷曼兄弟伤心的是,同样是申请成为一家银行控股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了。直到10月6日的国会听证时,富尔德仍想不通为什么政府会救其他公司,却不肯救雷曼。富尔德说,"直到我被埋进坟墓之前,我都会想个不停","为什么我们是唯一一个"政府不肯救助的金融企业。

    那么美联储为何在雷曼兄弟求援时袖手旁观?

    10月15日,即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整整一个月之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时,终于道出当时不救雷曼的理由。

    "如果有其他选择,就不会不救雷曼,"伯南克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话语中透露出无奈,"当时没有相应的机制,没有其他选择,没有相应的规则,我们没有办法筹集资金来挽救雷曼。"

    伯南克就此解释说,雷曼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所以美联储无法向其提供借款。而美国财政部不像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样拥有存款保险基金可供自主支配,所以也不能像挽救美国国际集团那挽救雷曼。

    "系统性风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伯南克痛定思痛,"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困境,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让一个对金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司破产,进而引发严重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得到足够授权,这样我们才可能解决问题。"

    雷曼事件引爆华尔街危机

    这桩继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后最严得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

    雷曼兄弟破产后,客户和债权人的集体诉讼开始启动。当美国联邦和纽约州司法机构都在对雷曼进行调查时,一位共和党众议员质问富尔德:"我想知道你在晚上怎么睡的着觉?"

    当外界指责,是由于富尔德本人错误的决定才造成雷曼兄弟最终破产命运的时候,这个曾亲手将雷曼带上全球仰慕的宝座,又亲手将其送入地狱的雷曼"末代CEO"也感叹,如果做出不同的决定,是不是可以避免雷曼兄弟垮掉。

    虽然鲍尔森在雷曼破产后判断,雷曼兄弟的倒闭不会带来系统性危机,救助雷曼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无需出手。但事实是,自雷曼倒闭后,华尔街的危机成燎原之势。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的韦克斯曼称,由于监管者没有拯救雷曼,导致政府需要动用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去平息金融市场的动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9月12日晚上,纽约召集各大华尔街巨头研究雷曼兄弟问题时,摩根士丹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麦晋桁感叹道,这次倒下的是雷曼兄弟,下一个可能是美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美林董事长塞恩并不若富尔德般要和公司"共存亡",席间看势不妙,两日后就将美林卖给了美国银行。9月17日,在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三天,美国政府出手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

    鲍尔森这时已清醒地知道,市场已形成"恐慌传递链条",美林被买,AIG被接管,把摩根士丹利暴露在攻击者面前,成为下一个目标。摩根士丹利一倒,马上就是高盛。高盛倒了,下一个又会是谁呢?如果华尔街上最重要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接连倒闭,将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美国人将难以避免经济大萧条。

    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无奈地宣布,将由当前的投资银行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华尔街"高风险高收益"投行模式的终结。

    当华尔街的危机进一步恶化时,一向标榜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的美国政府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并且10月14日晚间,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表示,宣布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收购大型金融机构的股票。布什表示,采取此项激进措施的目的"并不是要接管自由市场,而是为了保护它。" (证券日报 胡潇滢)

    .w.w.w...c.c.t.o.c.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