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6日
http://blog2.eastmoney.com/TONYJXM,987390.html
晚上,看到《证监会:四大政策利好救市》的报道,狗蛋觉得毫无意义。无非是“最新的大忽悠”而已。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市场热点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泛泛而谈,毫无新意,而以“利好”的方式报道。狗蛋分析三遍,惟恐漏掉一个字,但最后的结果,却丝毫无法理解为“四大政策利好救市”。最多称其为:管理层开始正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而已。
如:
1、就股市重挫的回答:“去年十月中旬以来股市大跌,是受股市内在调整压力、国际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面临多重灾变冲击综合作用造成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机制及结构尚不健全,加大了调整幅度,但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总体趋势不变。”
(狗蛋:管理层彻底回避是“大小非+恶性融资+管理层无能”等带来的供给失调引起的。)
2、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高度关注市场波动,将着力改善市场供求。
(狗蛋:却无具体的办法、策略等实质性的内容。)
3、证监会称,还将出台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等三大措施。
(狗蛋:对“大小非”减持,仅“监控”,而非延期、禁止等。如何是利好?)
4、就“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措施”时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按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原则,及时研究市场调整变化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市场供求,优化融资结构,健全内在稳定机制。
(狗蛋:哈哈,给出一个烧饼,远期的“镜子里的烧饼”而已。)
狗蛋将继续“决不成为“缩量反弹”的“战士”!!!”。维持“8月,空仓、旅游、观奥运”的方式。防止“新的大忽悠”后,继续出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惨壮歌!!!
http://blog4.eastmoney.com/llzzww,100553489.html
参加完一个晚会活动回来,原本兴致很高,在阅读证监会关于股市热点相关问题的答记者问后,情绪居然低落起来。闭上眼睛,一声叹息,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市场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全文)
http://cfi.net.cn/p20080815002153.html
日前,围绕市场各方关注的股市运行情况、大小非减持、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以及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等热点问题,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记者:近期中国股市连续深幅下跌,调整波动幅度加大,请问监管部门如何看待?
答:去年10月中旬以来,股市下跌是受股市内在调整压力、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冲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机制、体制以及市场结构仍不健全,加大了调整波动的幅度。我们对市场波动高度关注。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证监会将继续按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及时研究市场调整变化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改善市场供求,优化融资结构,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健全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行为,证监会近期将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资委将与证监会、中登公司联合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确保转让、减持行为合法。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由股权分置市场转变为全流通市场,是我国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环境的重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与其他有限售期的股份在本质上都是流通股,只是限售期限各有不同。在全流通情况下,如何规范大宗股份转让是市场监管的新问题。今年以来,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等全流通市场的新情况,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引导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有序转让。一是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二是沪深交易所及时出台业务操作指引或者相关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口径,对违规减持行为采取了公开谴责、限制交易、限时购回等处罚措施。三是从2008年7月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始逐月披露"大小非"减持情况,加强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机制。例如,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此外,我们将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协调配合,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国有股份的转让情况进行监管。目前国资委正着手对国有股东及其股份进行申报、核实和确定工作,中登公司也在进行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可监控国有股东的开户、过户、交易等情况,方便相关部门监控国有股东的转让行为。
记者:最近,中国南车IPO的启动被市场解读为大盘股发行重新开闸,请问在当前情况下,在大盘股发行、再融资发行节奏的控制上,证监会有着什么样的考虑和具体安排?
答:优化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在国外成熟市场,当市场低迷时,资本约束发生作用,市场主体通常会根据市场运行变化来自行调整发行规模和节奏。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化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企业融资的愿望仍然强烈,很多公司希望发行上市;另一方面,市场对新股的投资意愿也很强烈,有大量的资金在追逐新股。如中国南车A股申购冻结资金共计22760亿元,其中网上公众投资者申购资金达19190亿元,回拨后的网上中签率0.273%,超额认购倍数超过300倍。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意见,对大盘股的发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注重发行节奏。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调整,不少发行企业、承销机构和询价对象在发行定价上也更加谨慎。1至7月,包括中国南车在内,公开发行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仅发行4只,筹资643.19亿元,发行家数和筹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4%和49%。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改善市场供求,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市场力量和中介机构在市场筛选、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证监会在前不久年中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办法,加快研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多项制度建设内容,对于上述工作,监管部门有哪些具体考虑?
答:最近一段时期,部分上市公司认为其股价被低估,提出回购股票和控股股东提出增持流通股票的意向,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层和大股东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增持和回购有利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在价值信号;另一方面,增持和回购也是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我们根据增持和回购在实施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市场各方面反映,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将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股份增持的规定进行程序性调整,并在《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完善回购制度,以增加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灵活性,简化回购的审批程序。为防止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在增持和回购中利用信息优势,提前买入股票牟利,我们建立健全了敏感期间限售制度,制定完善了限制短线交易、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纵市场等监管细则,建立了发现和查处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查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合规督导责任,促进增持和回购依法规范进行。
关于上市公司分红问题,在成熟市场,企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分红政策也趋于稳定。在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侧重资本积累和扩张,分红主动性不足,加之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分红约束力不强。为切实保障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鼓励、支持、推动和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特别是将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批与最近三年的现金分红以及现金分红占公司可分配利润的比例挂钩,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年沪深两市共779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占上市公司家数的50%;送红股家数148家,占上市公司家数的9.5%;派现总额2757亿元,现金分红总额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下一步,我们拟从制度着手,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等等。
记者:针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证监会在引导长期资金投资股市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国九条"明确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部署,提出要逐步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最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等长期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资本市场,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机构投资者规模持续增长,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机构投资者已成为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保险、社保、年金、证券公司自营及集合理财、信托及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1.54%。
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仍然保持良好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制约,一部分新基金的发行遇到困难。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改善投资者结构,稳步扩大公募基金规模,积极推动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QDII、QFII等涉外投资业务,继续加大对固定收益类和低风险类产品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计划等投资股市的比例,推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相信随着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实,机构投资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记者: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证券期货稽查体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保护投资者权益?
答:近年来,证监会着力完善执法体制,充实执法力量,密切执法协作,不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查体制,组建稽查总队。二是完善行政处罚工作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了查审分离、调查与处罚相互制约的证券期货执法新体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了证监会、交易所、派出机构三位一体的稽查快速联动机制,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四是密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及时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2008年上半年共稽查立案66起,非正式调查83起,结案73起,移送公安机关11起,配合公安部门查办非法期货案件6件,审结案件27件,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47项,"中捷股份"、"九发股份"、唐建、王黎敏案件等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和曝光。
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变化,下一步稽查工作的重点是:
一是严肃查处内幕交易案件,特别是利用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行为。
二是坚决打击利用信息优势影响股价操纵市场,编造、散布各种虚假不实信息影响投资行为,破坏市场秩序的活动。
三是重点查处和打击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违规减持等背信行为。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利用网络开展非法证券咨询和非法委托理财活动的查处力度。
记者: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实施重组或资产注入,但相关资产的价值评估存在争议,请问如何对此进行规范?
答:上市公司实施重组或资产注入,有利于上市公司结构调整。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公司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先公告重组预案,待股东大会后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并向我会报送申报材料。重组预案阶段,由上市公司及其董事会保证预案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财务顾问对此进行尽职调查,发表意见;公司正式申报材料后,我会将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
我会高度关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注入过程中的资产估值问题,于今年4月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对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并积极推动行业自律部门完善执业准则,保障资产评估机构独立性。近期,又制定颁布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对独立财务顾问的监管,督促其切实对重组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发挥市场自律的作用。我会还采取实地核查和对资产评估机构加强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资产评估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切实防范资产评估不实等问题,保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我会将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的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网站)
证监会股市七大问题解答(看原文)的我的解读,不成熟:
其一、连续下跌,调整波动幅度较大。解读:准确说明了内外基本面是股市下跌的因素,结合机制、体制及市场结构不健全是“加大了调整波动”。这是“波动”吗?明摆是股灾!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刻意忽视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悲观传导的问题;既然承认存在机制、体制的问题,若不能及时改善就责无旁贷应该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阻止,而不是被动的或束手无策的等待推倒重来。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笑话:一感冒患者求医,医生安排其进入强冷空调房,患者大惊,医生说,让你的感冒转为肺炎,治疗肺炎可是我的强项啊。
其二、大小非减持的政策。现在才下一步如何如何,不正是股改之时缺乏预见性的表现?同时在这两年期间不也是与普通投资者一样给大牛市冲昏了头脑而忽略了该问题的集中爆发?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智力问题,就是市场越疲弱大小非的减持欲望就越强,而证监会的解答实际上跟随了市场舆论,目前想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三、南车IPO的节奏安排和考虑。果不其然,南车申购额高达2.2万亿元拿来说事,“杀鸡取卵”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难道真要到发一家破发一家才清醒?
其四、回购、分红等。老生常谈了,回购和分红,是市场最应该最早健全的制度,然而,现在还是“我们将如何”,其中,长期以来,回购是市场机构所不愿看到的,分红则是大股东最不愿做的,存在极大的利益关系,这个问题那么难解决实在令人尤其是外人不可理解。但是就分红方面,不能抹杀证监会的功劳,这方面的确有很大的改善。
其五、打击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前者力度尚不够,后者则是遥遥无期,仅信息平等以及市场维稳方面足以说明。
其六、引导长期资金进入。看了半天,居然没有个人投资者一词,难道个人投资者就不可能是“长期资金”?这种明显的歧视,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诚然,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比例减少是必然趋势,但作为世界人口之最的中国,以及其财富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问题,注定想快速“消灭”散户是不可行的,也将扭曲市场功能的。试问,去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蓝筹市场”最终引致的是什么结果?只求机构的量而不顾机构的质,只求市场的结构而不顾过程,市场的轮回也不足为奇了。
其七、规范资产重组估值。整个社会的评估机构诚信化形同虚设。
我很悲哀,时至今日,不敢正视问题,还是,不认识问题所在?或者说,根本不认为股市出现了大问题?然而证券市场的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历经股市历程的投资者多有这种深刻的看法。证监会的解答,很精彩,很到位,但并没有解决问题,这种充满推卸责任的说辞,我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将来。我很悲哀,因为我是“多头”,我是大力支持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员,其实证监会所说的问题,长远来说我是百分一百支持的,但是还要等多久?另外,当前崩溃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强有力手段来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七大问题再追问
叶檀 2008-8-16 每日经济新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0apkv.html?tj=1
8月1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国股市热点问题答记者问。中国证券报所属中证网提供七大问题:对于连续下跌,调整波动幅度较大的看法;大小非政策;南车IPO,大盘发行节奏安排和考虑;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办法等多项制度内容五、引导长期资金;打击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规范重组资产估值。
证监会希望股市稳定的用意昭然若揭,股市一马当先实现绿色奥运的雄心,让各方尴尬不已,维稳行情屡被击碎,有关方面必须用行动说话。
不在下周奥运会闭幕前发布实质利好,而选择周五休市后发布答记者问,惟一的功能就是让奥运期间的市场不至于跌得太惨。通观已经得到的信息,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证监会有心无力。把证监会比作男足,神了。
首先,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大小非问题,发言人表示,将出台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等三大措施。具体包括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
大小非问题的核心是大小非的持股价格对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冲击,进行大宗交易没有解决核心难题。发言人绕开这一陷阱,提出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券商充当中介做市商是好办法,但证监会留了一个尾巴,就是引入“二次发售机制”——什么叫二次发售,是不是继续向二级市场发售?还是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如果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大小非股东的收益将比在二级市场低得多,以往冷冷清清的法人股市场一块钱以下的股价,恐怕会让大小非股东们不寒而慄。证监会无法与掌握权力、资金的大小非与大小非代言者达成妥协,屡次出空言惊吓,迟迟没有实际行动,结果是让惊弓之鸟们赶紧出逃。
其次,大盘股发行节奏安排。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意见,对大盘股的发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注重发行节奏。1至7月,包括中国南车在内,公开发行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仅4只,筹资643.19亿元,发行家数和筹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和49%。
言下之意是,监管部门已经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降低了融资节奏。考虑到中国股市已遭腰斩,亏损在50%以下的投资者被奉为股神的现状,目前大盘股融资额下降只是市场的自然反应。对于久已习惯资本市场只有单向融资功能的人来说,少吃一口肉自以为是菩萨心肠。如果不是市场冰冻,恐怕中国平安之类的1600亿狮子大开口之类再融资会源源不断的出台。A股折戟后,中国平安转道香港市场再融资,结果如何呢?人家那儿是市场化的,一样变成没有时间表了。
股市当然应该有融资功能,笔者不仅不反对公司IPO,还主张发行市场化,不要实行名为核准实为审批之类的掩耳盗铃之举,发得发得出去、以多少价格发行全看市场脸色。笔者反对的是南车、中国中铁1元以下的净资产,堂而皇之地在二级市场上登堂入室,还以实际上的巨量限售股享受发行高溢价。不要再用什么资产评估增值未计入报表遮羞了,一来这些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应,二来资产估值俨然成为做帐的黑洞。
第三,机构投资者大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保险、社保、年金、证券公司自营及集合理财、信托及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1.54%。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问问股民、基民、看看市场表现再说话吧。
惟一利好消息是将分红与再融资联系起来,这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可以扼制上市公司的贪婪之胃。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同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
发言人引述的上市公司分红数据,只不过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贪婪,希望有关细则赶快出台,以免让混水摸鱼借着市场化的幌子不断圈钱。
注:连水皮老兄似乎都有认错之意,股市的盖世无敌内伤拳不是吹的。
更可怕的是,企业界对于经济的普遍悲观,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开始。美元、人民币有涨有落,还是黄金的天下。表现形式已经不同。
常收到信,有出谋划策的,有叙述股市经历的。是的,我天天看到这些,体会到普通投资者的痛苦,时间紧张,无法一一回复,但我们是在一起的。目前的市场,轻举妄动,割肉抄底,都不足取,还没有大趋势改变、形成的征兆。挺过去,我们曾经走过隧道,经验、意志、呼吁都会帮助我们。
不得不说的是,两个小女孩代唱,有关方面全不引为耻,诚信竟然沦落至此。周末到了,调整心情,愉快度周末。
深蓝有一个山村,叫融资村,村长姓郭,叫郭有股。有一年初春,村长决定由村民入股成立一个养殖场。郭有股首先将自己家里800只土鸡蛋孵化出800只小鸡,作为800股发起养殖场,并吹嘘他的鸡是乌鸡,今后还会变凤凰,之后向村民筹集股份。要求村民以一头猪作为一 股。有村民不满意,说他们用猪入股,村长用鸡蛋入股,不公平,但是村长当着大家的面对所有人郑重承诺,村长的的股份永远不流通,村子人很多,只发100股,这样会有很多人抢着要,你们的股份以后还是可以卖出猪的价格,不会亏,同时村长又发布了行政命令,说任何本村村民不能将自己的钱带出村子入股其他其他村子的养殖场,否则就是违法。尽管不公平,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村民觉得如果养殖场发展的好,可能比把钱藏在床底下好一些,于是大家相信了郭有股的承诺,入股养殖场,共有100户入股,入100头猪。
第二年,村长觉得养殖场不够大,决定增发,要求村民以一头牛作为一股,共要100户入股,入100头牛,村民虽然觉得股价太高,但是由于去年养殖场可以转让的股份只有100股,村子人多,很多人要,原来用猪入股的村民手里的股份已经涨到牛的价格了,确实是有钱赚的,也许自己的牛入股后,过几年可以变成拖拉机,于是100户用牛入股了,入100头牛。
养殖场规模大起来,但是由于郭有股只擅长搞政治,没有经济头脑,养殖场只有很少的收入,勉强维持郭有股的工资,郭有股看到情况不妙,于是开始想办法套现了。年末养殖场制订分配方案。 将两年鸡生的共1000只蛋分红,每股分一只蛋。这样村长分得800只鸡蛋,其他每户分得1只鸡蛋。由于村长入股的本钱也就是800只鸡蛋加点孵化费,所以他的本钱基本上收回,而且村长吃喝都在养殖场里面,还要拿工资。
待续.....(2008-08-16 00:56:42)
关于大小非是否是股市下跌的原因,笔者写了以下的一个小比喻,也许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只老虎名叫大小非,它抓住一个路人吃掉了他一条腿,那个人因为惊吓过度,心脏病发作死了。死者家属把大小非告上法庭,大小非却狡辩说:我只是吃了他一条腿,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发作,和我没关系!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庭居然听信了大小非的狡辩,释放了它!大小非获释后舔着嘴边残留的鲜血,在死者家属的痛哭声中继续在路边等待下一个路人……”(2008-08-16 00:57:28)
晚上,看到《证监会:四大政策利好救市》的报道,狗蛋觉得毫无意义。无非是“最新的大忽悠”而已。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市场热点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泛泛而谈,毫无新意,而以“利好”的方式报道。狗蛋分析三遍,惟恐漏掉一个字,但最后的结果,却丝毫无法理解为“四大政策利好救市”。最多称其为:管理层开始正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而已。
如:
1、就股市重挫的回答:“去年十月中旬以来股市大跌,是受股市内在调整压力、国际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面临多重灾变冲击综合作用造成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机制及结构尚不健全,加大了调整幅度,但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总体趋势不变。”
(狗蛋:管理层彻底回避是“大小非+恶性融资+管理层无能”等带来的供给失调引起的。)
2、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高度关注市场波动,将着力改善市场供求。
(狗蛋:却无具体的办法、策略等实质性的内容。)
3、证监会称,还将出台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等三大措施。
(狗蛋:对“大小非”减持,仅“监控”,而非延期、禁止等。如何是利好?)
4、就“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措施”时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按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原则,及时研究市场调整变化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市场供求,优化融资结构,健全内在稳定机制。
(狗蛋:哈哈,给出一个烧饼,远期的“镜子里的烧饼”而已。)
狗蛋将继续“决不成为“缩量反弹”的“战士”!!!”。维持“8月,空仓、旅游、观奥运”的方式。防止“新的大忽悠”后,继续出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惨壮歌!!!
http://blog4.eastmoney.com/llzzww,100553489.html
参加完一个晚会活动回来,原本兴致很高,在阅读证监会关于股市热点相关问题的答记者问后,情绪居然低落起来。闭上眼睛,一声叹息,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市场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全文)
http://cfi.net.cn/p20080815002153.html
日前,围绕市场各方关注的股市运行情况、大小非减持、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上市公司增持回购以及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等热点问题,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记者:近期中国股市连续深幅下跌,调整波动幅度加大,请问监管部门如何看待?
答:去年10月中旬以来,股市下跌是受股市内在调整压力、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冲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机制、体制以及市场结构仍不健全,加大了调整波动的幅度。我们对市场波动高度关注。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证监会将继续按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及时研究市场调整变化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改善市场供求,优化融资结构,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健全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行为,证监会近期将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资委将与证监会、中登公司联合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确保转让、减持行为合法。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由股权分置市场转变为全流通市场,是我国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环境的重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与其他有限售期的股份在本质上都是流通股,只是限售期限各有不同。在全流通情况下,如何规范大宗股份转让是市场监管的新问题。今年以来,针对"大小非"解禁、减持等全流通市场的新情况,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引导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有序转让。一是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二是沪深交易所及时出台业务操作指引或者相关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口径,对违规减持行为采取了公开谴责、限制交易、限时购回等处罚措施。三是从2008年7月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始逐月披露"大小非"减持情况,加强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机制。例如,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此外,我们将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协调配合,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国有股份的转让情况进行监管。目前国资委正着手对国有股东及其股份进行申报、核实和确定工作,中登公司也在进行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可监控国有股东的开户、过户、交易等情况,方便相关部门监控国有股东的转让行为。
记者:最近,中国南车IPO的启动被市场解读为大盘股发行重新开闸,请问在当前情况下,在大盘股发行、再融资发行节奏的控制上,证监会有着什么样的考虑和具体安排?
答:优化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在国外成熟市场,当市场低迷时,资本约束发生作用,市场主体通常会根据市场运行变化来自行调整发行规模和节奏。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化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企业融资的愿望仍然强烈,很多公司希望发行上市;另一方面,市场对新股的投资意愿也很强烈,有大量的资金在追逐新股。如中国南车A股申购冻结资金共计22760亿元,其中网上公众投资者申购资金达19190亿元,回拨后的网上中签率0.273%,超额认购倍数超过300倍。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意见,对大盘股的发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注重发行节奏。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调整,不少发行企业、承销机构和询价对象在发行定价上也更加谨慎。1至7月,包括中国南车在内,公开发行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仅发行4只,筹资643.19亿元,发行家数和筹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4%和49%。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改善市场供求,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市场力量和中介机构在市场筛选、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证监会在前不久年中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办法,加快研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多项制度建设内容,对于上述工作,监管部门有哪些具体考虑?
答:最近一段时期,部分上市公司认为其股价被低估,提出回购股票和控股股东提出增持流通股票的意向,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层和大股东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增持和回购有利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在价值信号;另一方面,增持和回购也是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我们根据增持和回购在实施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市场各方面反映,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将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有关股份增持的规定进行程序性调整,并在《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完善回购制度,以增加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灵活性,简化回购的审批程序。为防止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在增持和回购中利用信息优势,提前买入股票牟利,我们建立健全了敏感期间限售制度,制定完善了限制短线交易、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纵市场等监管细则,建立了发现和查处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查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合规督导责任,促进增持和回购依法规范进行。
关于上市公司分红问题,在成熟市场,企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分红政策也趋于稳定。在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侧重资本积累和扩张,分红主动性不足,加之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分红约束力不强。为切实保障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鼓励、支持、推动和督促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特别是将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批与最近三年的现金分红以及现金分红占公司可分配利润的比例挂钩,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年沪深两市共779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占上市公司家数的50%;送红股家数148家,占上市公司家数的9.5%;派现总额2757亿元,现金分红总额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下一步,我们拟从制度着手,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等等。
记者:针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证监会在引导长期资金投资股市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国九条"明确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部署,提出要逐步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最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等长期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资本市场,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机构投资者规模持续增长,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机构投资者已成为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保险、社保、年金、证券公司自营及集合理财、信托及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1.54%。
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仍然保持良好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制约,一部分新基金的发行遇到困难。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改善投资者结构,稳步扩大公募基金规模,积极推动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QDII、QFII等涉外投资业务,继续加大对固定收益类和低风险类产品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计划等投资股市的比例,推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相信随着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实,机构投资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记者: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证券期货稽查体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保护投资者权益?
答:近年来,证监会着力完善执法体制,充实执法力量,密切执法协作,不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查体制,组建稽查总队。二是完善行政处罚工作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了查审分离、调查与处罚相互制约的证券期货执法新体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了证监会、交易所、派出机构三位一体的稽查快速联动机制,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四是密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及时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2008年上半年共稽查立案66起,非正式调查83起,结案73起,移送公安机关11起,配合公安部门查办非法期货案件6件,审结案件27件,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47项,"中捷股份"、"九发股份"、唐建、王黎敏案件等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和曝光。
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变化,下一步稽查工作的重点是:
一是严肃查处内幕交易案件,特别是利用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行为。
二是坚决打击利用信息优势影响股价操纵市场,编造、散布各种虚假不实信息影响投资行为,破坏市场秩序的活动。
三是重点查处和打击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违规减持等背信行为。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利用网络开展非法证券咨询和非法委托理财活动的查处力度。
记者: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实施重组或资产注入,但相关资产的价值评估存在争议,请问如何对此进行规范?
答:上市公司实施重组或资产注入,有利于上市公司结构调整。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公司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先公告重组预案,待股东大会后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并向我会报送申报材料。重组预案阶段,由上市公司及其董事会保证预案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财务顾问对此进行尽职调查,发表意见;公司正式申报材料后,我会将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
我会高度关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注入过程中的资产估值问题,于今年4月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对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并积极推动行业自律部门完善执业准则,保障资产评估机构独立性。近期,又制定颁布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对独立财务顾问的监管,督促其切实对重组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发挥市场自律的作用。我会还采取实地核查和对资产评估机构加强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资产评估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切实防范资产评估不实等问题,保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我会将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的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网站)
证监会股市七大问题解答(看原文)的我的解读,不成熟:
其一、连续下跌,调整波动幅度较大。解读:准确说明了内外基本面是股市下跌的因素,结合机制、体制及市场结构不健全是“加大了调整波动”。这是“波动”吗?明摆是股灾!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刻意忽视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悲观传导的问题;既然承认存在机制、体制的问题,若不能及时改善就责无旁贷应该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阻止,而不是被动的或束手无策的等待推倒重来。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笑话:一感冒患者求医,医生安排其进入强冷空调房,患者大惊,医生说,让你的感冒转为肺炎,治疗肺炎可是我的强项啊。
其二、大小非减持的政策。现在才下一步如何如何,不正是股改之时缺乏预见性的表现?同时在这两年期间不也是与普通投资者一样给大牛市冲昏了头脑而忽略了该问题的集中爆发?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智力问题,就是市场越疲弱大小非的减持欲望就越强,而证监会的解答实际上跟随了市场舆论,目前想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三、南车IPO的节奏安排和考虑。果不其然,南车申购额高达2.2万亿元拿来说事,“杀鸡取卵”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难道真要到发一家破发一家才清醒?
其四、回购、分红等。老生常谈了,回购和分红,是市场最应该最早健全的制度,然而,现在还是“我们将如何”,其中,长期以来,回购是市场机构所不愿看到的,分红则是大股东最不愿做的,存在极大的利益关系,这个问题那么难解决实在令人尤其是外人不可理解。但是就分红方面,不能抹杀证监会的功劳,这方面的确有很大的改善。
其五、打击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前者力度尚不够,后者则是遥遥无期,仅信息平等以及市场维稳方面足以说明。
其六、引导长期资金进入。看了半天,居然没有个人投资者一词,难道个人投资者就不可能是“长期资金”?这种明显的歧视,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诚然,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比例减少是必然趋势,但作为世界人口之最的中国,以及其财富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问题,注定想快速“消灭”散户是不可行的,也将扭曲市场功能的。试问,去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蓝筹市场”最终引致的是什么结果?只求机构的量而不顾机构的质,只求市场的结构而不顾过程,市场的轮回也不足为奇了。
其七、规范资产重组估值。整个社会的评估机构诚信化形同虚设。
我很悲哀,时至今日,不敢正视问题,还是,不认识问题所在?或者说,根本不认为股市出现了大问题?然而证券市场的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历经股市历程的投资者多有这种深刻的看法。证监会的解答,很精彩,很到位,但并没有解决问题,这种充满推卸责任的说辞,我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将来。我很悲哀,因为我是“多头”,我是大力支持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员,其实证监会所说的问题,长远来说我是百分一百支持的,但是还要等多久?另外,当前崩溃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强有力手段来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七大问题再追问
叶檀 2008-8-16 每日经济新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0apkv.html?tj=1
8月1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国股市热点问题答记者问。中国证券报所属中证网提供七大问题:对于连续下跌,调整波动幅度较大的看法;大小非政策;南车IPO,大盘发行节奏安排和考虑;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办法等多项制度内容五、引导长期资金;打击犯罪,维护投资者权益;规范重组资产估值。
证监会希望股市稳定的用意昭然若揭,股市一马当先实现绿色奥运的雄心,让各方尴尬不已,维稳行情屡被击碎,有关方面必须用行动说话。
不在下周奥运会闭幕前发布实质利好,而选择周五休市后发布答记者问,惟一的功能就是让奥运期间的市场不至于跌得太惨。通观已经得到的信息,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证监会有心无力。把证监会比作男足,神了。
首先,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大小非问题,发言人表示,将出台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等三大措施。具体包括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
大小非问题的核心是大小非的持股价格对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冲击,进行大宗交易没有解决核心难题。发言人绕开这一陷阱,提出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券商充当中介做市商是好办法,但证监会留了一个尾巴,就是引入“二次发售机制”——什么叫二次发售,是不是继续向二级市场发售?还是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如果统一在大宗交易市场,大小非股东的收益将比在二级市场低得多,以往冷冷清清的法人股市场一块钱以下的股价,恐怕会让大小非股东们不寒而慄。证监会无法与掌握权力、资金的大小非与大小非代言者达成妥协,屡次出空言惊吓,迟迟没有实际行动,结果是让惊弓之鸟们赶紧出逃。
其次,大盘股发行节奏安排。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意见,对大盘股的发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注重发行节奏。1至7月,包括中国南车在内,公开发行1亿股以上的大盘股仅4只,筹资643.19亿元,发行家数和筹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和49%。
言下之意是,监管部门已经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降低了融资节奏。考虑到中国股市已遭腰斩,亏损在50%以下的投资者被奉为股神的现状,目前大盘股融资额下降只是市场的自然反应。对于久已习惯资本市场只有单向融资功能的人来说,少吃一口肉自以为是菩萨心肠。如果不是市场冰冻,恐怕中国平安之类的1600亿狮子大开口之类再融资会源源不断的出台。A股折戟后,中国平安转道香港市场再融资,结果如何呢?人家那儿是市场化的,一样变成没有时间表了。
股市当然应该有融资功能,笔者不仅不反对公司IPO,还主张发行市场化,不要实行名为核准实为审批之类的掩耳盗铃之举,发得发得出去、以多少价格发行全看市场脸色。笔者反对的是南车、中国中铁1元以下的净资产,堂而皇之地在二级市场上登堂入室,还以实际上的巨量限售股享受发行高溢价。不要再用什么资产评估增值未计入报表遮羞了,一来这些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应,二来资产估值俨然成为做帐的黑洞。
第三,机构投资者大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保险、社保、年金、证券公司自营及集合理财、信托及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1.54%。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问问股民、基民、看看市场表现再说话吧。
惟一利好消息是将分红与再融资联系起来,这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可以扼制上市公司的贪婪之胃。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同时,协调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发挥现金分红的表率作用。
发言人引述的上市公司分红数据,只不过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贪婪,希望有关细则赶快出台,以免让混水摸鱼借着市场化的幌子不断圈钱。
注:连水皮老兄似乎都有认错之意,股市的盖世无敌内伤拳不是吹的。
更可怕的是,企业界对于经济的普遍悲观,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开始。美元、人民币有涨有落,还是黄金的天下。表现形式已经不同。
常收到信,有出谋划策的,有叙述股市经历的。是的,我天天看到这些,体会到普通投资者的痛苦,时间紧张,无法一一回复,但我们是在一起的。目前的市场,轻举妄动,割肉抄底,都不足取,还没有大趋势改变、形成的征兆。挺过去,我们曾经走过隧道,经验、意志、呼吁都会帮助我们。
不得不说的是,两个小女孩代唱,有关方面全不引为耻,诚信竟然沦落至此。周末到了,调整心情,愉快度周末。
深蓝有一个山村,叫融资村,村长姓郭,叫郭有股。有一年初春,村长决定由村民入股成立一个养殖场。郭有股首先将自己家里800只土鸡蛋孵化出800只小鸡,作为800股发起养殖场,并吹嘘他的鸡是乌鸡,今后还会变凤凰,之后向村民筹集股份。要求村民以一头猪作为一 股。有村民不满意,说他们用猪入股,村长用鸡蛋入股,不公平,但是村长当着大家的面对所有人郑重承诺,村长的的股份永远不流通,村子人很多,只发100股,这样会有很多人抢着要,你们的股份以后还是可以卖出猪的价格,不会亏,同时村长又发布了行政命令,说任何本村村民不能将自己的钱带出村子入股其他其他村子的养殖场,否则就是违法。尽管不公平,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村民觉得如果养殖场发展的好,可能比把钱藏在床底下好一些,于是大家相信了郭有股的承诺,入股养殖场,共有100户入股,入100头猪。
第二年,村长觉得养殖场不够大,决定增发,要求村民以一头牛作为一股,共要100户入股,入100头牛,村民虽然觉得股价太高,但是由于去年养殖场可以转让的股份只有100股,村子人多,很多人要,原来用猪入股的村民手里的股份已经涨到牛的价格了,确实是有钱赚的,也许自己的牛入股后,过几年可以变成拖拉机,于是100户用牛入股了,入100头牛。
养殖场规模大起来,但是由于郭有股只擅长搞政治,没有经济头脑,养殖场只有很少的收入,勉强维持郭有股的工资,郭有股看到情况不妙,于是开始想办法套现了。年末养殖场制订分配方案。 将两年鸡生的共1000只蛋分红,每股分一只蛋。这样村长分得800只鸡蛋,其他每户分得1只鸡蛋。由于村长入股的本钱也就是800只鸡蛋加点孵化费,所以他的本钱基本上收回,而且村长吃喝都在养殖场里面,还要拿工资。
待续.....(2008-08-16 00:56:42)
关于大小非是否是股市下跌的原因,笔者写了以下的一个小比喻,也许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只老虎名叫大小非,它抓住一个路人吃掉了他一条腿,那个人因为惊吓过度,心脏病发作死了。死者家属把大小非告上法庭,大小非却狡辩说:我只是吃了他一条腿,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发作,和我没关系!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庭居然听信了大小非的狡辩,释放了它!大小非获释后舔着嘴边残留的鲜血,在死者家属的痛哭声中继续在路边等待下一个路人……”(2008-08-16 00: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