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com > 读物 > 财智 > 博客文选 > 正文
编号:49414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30日
    www.eastmoney.com 2008-05-30 04:34 姜艳艳 每日经济新闻

    “一年前的5月,券商在开户业务上加班不休,是我从业10多年来所未见。那时两市日成交量最高可达三四千亿,一年后的现在却难上千亿。”曾于去年下半年提出“A股长期估值顶部形成”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昨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过去的这一年让所有投资者永生难忘。今天,距赫赫有名的“5·30”整整一周年。

    这一年的股市,将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特色表露无遗;这一年的股市,将投资者群体非理性疯狂演绎到极致;这一年的股市,监管层的思路表达也更为清晰。站在两个“5·30”端点之间,投资者甘苦自知。

    一年前的今天,印花税上调,接连4个跌停板让兴奋到顶的市场初步品尝了集体恐慌的恶果。

    一年后的今天,印花税虽早在一个月前下调,市场期待的连续井喷却未出现,跳空缺口难保。

    李大霄表示,尽管从时间上看,政策面存在“对称”的可能,但市场有其自身规律。也就是说,虽然今年的“4·24”印花税下调“调”出了“政策底”,但不能排除市场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知名经济学家赵锡军昨天则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两个“5·30”其实反映了投资者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去年是“非理性”狂热,今年则显得“非理性”悲观。“这么短的时间里指数大起大落,是新兴市场的特征”。

    赵锡军认为,从这一年的变化中投资者最该吸取的教训就是如何对自己的投资做出合理判断,不受情绪和他人左右,真正做到对投资和风险有独立判断;而对于政府来说,应该考虑如何运用好政策手段,提前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

    “5·30”或是暴涨暴跌祸首 将成政策市分水岭

    www.eastmoney.com 2008-05-30 02:09 李鹤鸣 信息时报

    【字体: 大 中 小】【收藏】【复制网址】【打印】

    新版行情新版自选股★新版港股新版港股行情进入股吧最新基金净值

    今天是“5·30事件”一周年,经历长达7个半月的暴跌调整,昨天上证指数先涨后跌勉强守住3400点关口,而这正是“5·30”调整中的最低点,股市运行1年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自5·30之后,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日益强烈甚至明显放大,股市似乎又回到了“政策市”的老路上。

    “5·30”成政策市分水岭?

    站在3400点上回顾这段牛市可以发现,“5·30”印花税调整其实正是整个牛市的“分水岭”:“5·30”之前,股市从1000点上涨到4300点用了漫长的480个交易日,在这一阶段的牛市里,股市上涨和调整的动力基本上来自市场内部,政府对股市的政策以扶持为主配合适当的间接调控。

    1年前的今天,财政部在一度公开否认之后,突然于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把所有投资者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股市跌幅深重直到7月份才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令人们重新认识市场游戏规则,机构们纷纷强调“市场要听话”。

    “5·30”之后,期间每当宣布上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之时,股市总是出现大幅下跌,甚至一些市场上的政策传闻都可能在当天的股市上兴风作浪,投资者的神经已经敏感过度。

    今年4月24日,财政部下调印花税恢复至“5·30”前的水平,股指终于止跌反弹,但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的未来预期下,股市反弹乏力,积重难返之态毕露。

    “5·30”是暴涨暴跌祸首?

    重新翻看去年“5·30”后的机构研究报告记者发现,当时几乎所有的机构研究员都把财政部上调印花税的做法解读为“控制股市过快上涨势头,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不过记者注意到,股市在“5·30”之后的发展事实表明,真正的暴涨暴跌正是在“5·30”之后才出现的。“5·30”之前,股指日均上涨6.87点,在“5·30”及其之前的2次调整中,股指的最大跌幅都在20%左右,而阶段性调整时间一般都在20~40个交易日;“5·30”之后至创新高之前,股指日均上涨达36.76点,是“5·30”前的5倍多!而从去年10月中旬以来至印花税下调,股指的日均跌幅达到23.43点,这期间甚至包括了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中旬的一波反弹行情。

    采访中也有券商研究员回忆,“5·30”之前市场的确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垃圾股疯长,认沽权证遭到恶炒等等,因此他们对5·30发出的信号普遍解读为“重视价值投资,注意基本面价值判断”;不过去年7月份以后,蓝筹股泡沫起来了,但到8月份以后越涨越疯。

    “政策市”已调整?

    “5·30”一年来,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表现尤其强烈:在股市冲高回落后,监管层一面不断加息及上调准备金率,一面又多次强调经济基本面未改,牛市将从“快牛变慢牛”。在今年一月份CPI高企后,监管层提出“防止经济过热转为通涨”,股市从5500点开始的一轮暴跌期间,历经平安再融资事件、大小非违规减持、甚至各种各样的传闻,尽管经济学者和市场各方多次呼吁出手救市,但监管层似乎充耳不闻,直到4月下旬股指跌破3000点,规范大小非减持办法、下调印花税等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才“姗姗来迟”,而股市也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止跌反弹。

    著名学者刘纪鹏教授认为,本次调整印花税是是对1年以来“政策市”的调整。市场人士认为,在政策与市场之间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将是对监管层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考验。在股市短期跌幅过度的情况下,适当的政策指引能够提振市场的信心,增强全社会承受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5·30事件”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从1%。提到3%。,导致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众多股票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广大投资者因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史称“5·30事件”。今年4月24日,财政部下调印花税恢复至“5·30”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