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6日
作为城里人,我天天都要横穿几次马路。当然不是那种跨越栏杆的违规乱穿,而是规规矩矩地从红绿灯前的斑马线上步行。但每次都胆战心惊,因为东西红灯亮了,相向而行的车停下来,你本可轻轻松松地从北向南通过,但楞不防就有一辆或数辆车从南或从北左转或右转弯紧擦你身而来,不把你吓个半死,也叫你心跳半天。长此以往,不得“过马路恐惧症”,也会成为心理负担过重的患者。因为,谁家都有老人和小孩,谁都有亲戚和朋友,谁都有步行过马路的时候。仅此一项交通规则,就足让现代人活的累了。当然绝不限于城里人,还包括许许多多进城做事、办事、交流的乡下人。
记不清这样的交通规则是从哪一天实施的,但时间却好长好长的了,大概是从沈阳以至上海等大中城市唱出了“撞了白撞”那一年开始的吧!虽然遭到了许多国人的反对和批驳,但有一位颇有点名气的杂文家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却对此大唱了赞歌。幸亏这项政策或曰规则虽未明令禁止,却也未大力倡导推行,但生活在城里的广大老百姓却已铭刻在心了。一旦要过马路,就想起了那“撞了白撞”的恶规。对原来那种尚且人道的“绿灯行,红灯停,只许右转弯”的交规,为什么又增加了个左转弯呢?一个转弯就催人小跑,两个转弯同时俱行,碰人压人的几率必大大增加。
为了照顾坐车一族,节约他们的时间,那么,就该牺牲步行的众人么?官人好说双赢,为什么就不制定个双赢的交规呢?为什么就不能从财政的盘子里切下小小一块蛋糕,增加各交通道口安全步行过马路的设施呢?不是不能也,而是不为也!“为人民服务”,我们唱了几十年,为什么刚刚有点富起来,远没有达到阔的程度,怎么脸就变了,忘了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呢?
作为一个乡下人,我出身农家,根在乡下,虽然在机关当差多年,成了城里人,其质还是乡下人。有一年过教师节,我陪同我们机关的一号领导去乡镇慰问教师。一个偌大的乡镇,方圆几十里,几万人,而只设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我便不揣浅陋地向那位领导说,“怎么现在连几十年前我上初中时都不如了呢?那时步行三、五华里,便有一所初级中学,各村的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就可按时到校、回家,学习、吃饭睡觉两不误。如今刚十几岁的娃娃上初中就得住校食宿,许多人家贫穷,没钱缴食宿费,就得起早睡晚啃冷馍。孩子太小太苦,家人操心不已。一个乡镇应多设几所初级中学,最好能建一所高级中学。”谁知这位领导听后眉头一皱,一脸的不屑说,“现在是要减少乡镇中学,而你却提出增设,真是奇谈怪论。”我心里不服,本想辩驳,但见其自视甚高,一脸的得意与愚蠢,便想起他平常的无能和少德,又想起“肉食者鄙”的名句,就默不做声了!
后来,乡镇中学确实越减越少,不仅硬件简陋,更严重的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大都千方百计地进城了。而且一些家道殷实的农家也把孩子送进城里学校读书,乡镇中学日见萧条。许多农家子女要学满9年义务教育的课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少中途辍学,私开假毕业证,私改年龄,托人进城打工,沦为新时代的文盲。我的几个表侄、表侄女都是如此。而我陪同过的那位领导却因“远见卓识”近年步步高升,现已进入高干行列里了。
身为一城一地的领导者,倘心中只有自己,好搞形象政绩工程,而缺失体察下情、民情之心,官职越高,祸害越大。虽然他们也跟着传媒喊口号,“教育兴国、兴省、兴市、兴县------”然而,他们想的做的却是办什么大学城,省市重点学校等等,何曾想到增加对乡镇农村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呢?名为清水衙门的教育主管部门近年不少蜕变为腐败的重灾区,即使上面拨些款下来,也难填他们的欲壑。我们今天批评大学的诸多失误,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基层、基础教育就更令人担忧了!
近年,中央提出“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首先要提高执政理念。把诸多官员从“官本位”“权本位”“钱本位”提高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本文所述,实属两件小事,记得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愿各地执政者深思。近日,温家宝总理又讲“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既切中时弊,又指出了提高执政理念的方向。只有如此,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社会。 (淡泊者)
记不清这样的交通规则是从哪一天实施的,但时间却好长好长的了,大概是从沈阳以至上海等大中城市唱出了“撞了白撞”那一年开始的吧!虽然遭到了许多国人的反对和批驳,但有一位颇有点名气的杂文家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却对此大唱了赞歌。幸亏这项政策或曰规则虽未明令禁止,却也未大力倡导推行,但生活在城里的广大老百姓却已铭刻在心了。一旦要过马路,就想起了那“撞了白撞”的恶规。对原来那种尚且人道的“绿灯行,红灯停,只许右转弯”的交规,为什么又增加了个左转弯呢?一个转弯就催人小跑,两个转弯同时俱行,碰人压人的几率必大大增加。
为了照顾坐车一族,节约他们的时间,那么,就该牺牲步行的众人么?官人好说双赢,为什么就不制定个双赢的交规呢?为什么就不能从财政的盘子里切下小小一块蛋糕,增加各交通道口安全步行过马路的设施呢?不是不能也,而是不为也!“为人民服务”,我们唱了几十年,为什么刚刚有点富起来,远没有达到阔的程度,怎么脸就变了,忘了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呢?
作为一个乡下人,我出身农家,根在乡下,虽然在机关当差多年,成了城里人,其质还是乡下人。有一年过教师节,我陪同我们机关的一号领导去乡镇慰问教师。一个偌大的乡镇,方圆几十里,几万人,而只设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我便不揣浅陋地向那位领导说,“怎么现在连几十年前我上初中时都不如了呢?那时步行三、五华里,便有一所初级中学,各村的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就可按时到校、回家,学习、吃饭睡觉两不误。如今刚十几岁的娃娃上初中就得住校食宿,许多人家贫穷,没钱缴食宿费,就得起早睡晚啃冷馍。孩子太小太苦,家人操心不已。一个乡镇应多设几所初级中学,最好能建一所高级中学。”谁知这位领导听后眉头一皱,一脸的不屑说,“现在是要减少乡镇中学,而你却提出增设,真是奇谈怪论。”我心里不服,本想辩驳,但见其自视甚高,一脸的得意与愚蠢,便想起他平常的无能和少德,又想起“肉食者鄙”的名句,就默不做声了!
后来,乡镇中学确实越减越少,不仅硬件简陋,更严重的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大都千方百计地进城了。而且一些家道殷实的农家也把孩子送进城里学校读书,乡镇中学日见萧条。许多农家子女要学满9年义务教育的课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少中途辍学,私开假毕业证,私改年龄,托人进城打工,沦为新时代的文盲。我的几个表侄、表侄女都是如此。而我陪同过的那位领导却因“远见卓识”近年步步高升,现已进入高干行列里了。
身为一城一地的领导者,倘心中只有自己,好搞形象政绩工程,而缺失体察下情、民情之心,官职越高,祸害越大。虽然他们也跟着传媒喊口号,“教育兴国、兴省、兴市、兴县------”然而,他们想的做的却是办什么大学城,省市重点学校等等,何曾想到增加对乡镇农村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呢?名为清水衙门的教育主管部门近年不少蜕变为腐败的重灾区,即使上面拨些款下来,也难填他们的欲壑。我们今天批评大学的诸多失误,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基层、基础教育就更令人担忧了!
近年,中央提出“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首先要提高执政理念。把诸多官员从“官本位”“权本位”“钱本位”提高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本文所述,实属两件小事,记得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愿各地执政者深思。近日,温家宝总理又讲“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既切中时弊,又指出了提高执政理念的方向。只有如此,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社会。 (淡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