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物 > 时评 > 言论 > 正文
编号:48975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0日
    针对我国公共交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在3日闭幕的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各地应该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予以补助。他深感痛心,强调说,今后任何城市新建的所有道路(高速环线除外),都应当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保障老百姓利益。城市的发展要体现社会公平,政府部门不能在制定政策时就向强势群体倾斜。(2006年12月4日《新京报》)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让我大惑不解。我们在消失的东西,西方人却在做,甚至是大做特做;被西方人早抛弃的东西,我们却在热捧,甚至风靡中国。拿自行车来说,中国这样一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道却在城市中不断消失,而汽车国度的美国,却在兴起自行车道。我不知道是中国人进步了,还是美国人文明了?

    7年前,我来到这座城市工作,那时城市并像现在这么靓丽,城市的马路也没有如今这么宽阔。四车道两边是比较宽裕的自行车道。所以在市里采访我都是骑自行车,方便又锻炼身体。后来城市的马路都变宽了,自行车道却消失了。我在市里采访攺为坐人力三轮车,仍不愿意坐出租车。这是因为坐人力三轮车空气好、视野开阔,可以欣赏沿街的风景,全无机动车辆的骚扰。柏林市市长称赞人力三轮车为“零升汽油出租车”!我很欣赏这句话。

    我去过许多城市,早年都有自行车道,这几年重游这些城市,自行车道也不见了。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曾经有5亿辆的辉煌历史,就是现在,自行车的拥有量,仍然不会使这一称号旁落。只是随着汽车越来越多、马路越修越宽,自行车道反而越来越窄、越来越少,以至于自行车在道路上的地位,像是在汽车王国里偷生的庶子,在昂然而行的汽车洪流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生存。

    城市不顾国情、漠视百姓权益取消自行车道,也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城市里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是落后的象征,自行车迟早会被淘汰。自行车真的会淘汰吗?人家美国、法国、德国总比中国先进吧?人家的自行车道不仅没有消失,而是比我们更发达。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德国,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骑车上班族。他们每天身着笔挺的西服,背着各色背包,脚蹬性能良好的自行车,疾驶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曾经看过薛涌先生的《把中国建成自行车的天堂》一文,他说如今美国80%的城市准备建新自行车道。甚至有一个拼比哪个城市对自行车最友好的竞赛,有一百六十个城市参加。对骑车人的态度好坏,已成为城市形象化问题。参议院还通过法案,要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给骑自行车上班的雇员每月四十到一百美元的补贴。而我们全然不顾石油的紧张趋势,环境的严重污染,仍在鼓动买小汽车,拉动内需来提高GDP。

    《环球时报》有篇报道说,德国人把自行车道规划得非常完善。走在德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你会发现,自行车道就像一条条彩带镶嵌在道路两边。德国的自行车道比汽车道稍高、比人行道略低,约有1米宽。路面的颜色也与两边的路有明显不同,呈现出鲜艳的色彩,有的赭红,有的青绿,还有的墨黑。此外,德国各地还在研制更先进的自行车道。比如在各主要城市建专供自行车使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到50公里。高速路里面还将设置大型流动气流,骑车者可以借助风力快速前进,既迅速又省力,汗流浃背的尴尬局面也不再出现。另外,德国还专为自行车道设立了交通信号灯,车道下埋设有磁感应指示器,以辨识接近的自行车。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就会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先通过。除了自行车道值得一提外,很多围绕自行车推出的“人性化”服务也值得我们借鉴。

    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发达了,离文明却远了。这几年来,由于民众要恢复自行车道,还平民道路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已引起了高端的关注。城市是人性的空间,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不仅是汽车的天下,也是大多数百姓的道路。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最为重要的是公平,自行车与机动车拥有同等的道路通行权力。有人说,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看它是否漂亮,更要看它是不是方便群众生活;城市的和谐不是看它是否满足个别群体的需求,而是看它是否能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

    可以说,确保自行车道便利通达,既是现实选择,也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前,即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人们也不会抛弃自行车。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抛弃这健康、环保、节能的自行车呢?

     (老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