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物 > 其它 > 杂谈 > 正文
编号:47118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4日
     曹操的马受惊踏了青苗,按照军纪,马主人应该被砍脑袋。但是我们从事件一开始就知道:三分天下的好戏才刚刚开幕,大腕主角不会这么早就窝窝囊囊地死掉。果然,曹操割下了一撮头发,权当作砍头。这不仅说明高处的毛发比低处的人头更像生命,还说明即使最严厉的纪律,也有预留的规避空间,启动与否,就要看触犯纪律的人是否够格。假如一个统帅不愿意移动纪律,那就只能移动触犯纪律的人。有一个政策,就有一个对策。案例如下:

    岳飞在牛头山和兀术对峙。大敌当前,整顿军纪,颁布了十四条军规,触犯其中任何一条,都要掉脑袋。最后一条是“酗酒入营者斩”。在酒徒牛皋眼里,这简直就是冲着他一个人来的。牛决定以身试法,先“擅闯辕门”,看看大哥会不会真的拿自己开刀。孰料命令颁布当天,岳飞竟然不办公。牛皋决定次日酗酒,继续挑衅。岳飞不办公的内幕是:料到牛皋要违纪。倘若照章办事,对不起兄弟。倘若饶了兄弟,纪律便无法继续。折中对策是请汤怀出马,诱牛皋出差征粮。牛皋果然上当,为了抢到立功机会,次日滴酒不沾地中标,乐颠颠地去了。纪律得以维持,哥们还是哥们,任务还有人执行,一箭三雕的好主意。

    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最残酷的纪律面前,最有权威的人也要顾及义气。严惩一个哥们,就等于自绝于全体哥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失去了朋友,也就失去了资源。我们并不真正喜欢西方那种看规矩不看人情的认真,我们喜欢的是小心翼翼地在规矩和人情之间游走的认真。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相互妥协的艺术。领导照应了他的朋友,朋友也要自觉地为领导争气。这个道理牛皋懂,牛脾气退了以后,不会蓄意挑战元帅哥哥的权威。

    这个情节的典型性还在于:一个人,总是要花费很大心思去琢磨人。不干实事的人本来就以琢磨人为己任,并从中获取利益。干实事的人要是不会琢磨人,迟早会被琢磨人的人拉下马来。居庙堂之高,要琢磨;处江湖之远,要琢磨;害人之心要琢磨,防人之心也琢磨。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不琢磨?答曰:死而后已。 (导弹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