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地带的人民公园里,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人气十足的角——“相亲角”。来这里相亲的不是年轻的男女,而是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他们不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子女来相亲。他们的子女大都是白领,有了学位、事业,赚到了钞票,却偏偏找不到可以结婚的对象。
来征婚的都是老爸老妈
8月13日(周六)的下午,第一次上海“白领家长相亲活动”就在人民公园内开始了。小小的“相亲角”居然聚集了近两百人。家长们三五成群,有的脑袋都挤在了一块儿,低头翻着各自子女的资料,这个是复旦毕业的,那个雅思考了几分。有的奋笔疾书,把看中的姑娘小伙子的资料赶紧记下,还有的则东张西望搜寻着目标……在场的家长几乎人人手里拎着包,包里装着自己子女的学历证明、户籍证明、照片甚至是各种证书,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子女的优秀。
相亲会上,大部分的家长身上都有一张小纸牌,或蓝色或红色。小小的纸牌上穿着根棉线,有人把小纸牌挂在手指上,有的系在挎包上,有的扣在衣服的纽扣上,有的别在腰间。别小看这牌子,它可是分辨子女性别的记号。如果你家有个儿子,那做父母的就要挂蓝牌;如果你家是女儿,那就挂张红牌,清清楚楚,大家就可以锁定目标,有的放矢了。
热热闹闹的第一次相亲会结束后,仅仅一周后的第二次相亲会,参加的家长人数居然达到600多人。
代女征婚征出“相亲角”
召女士是这次相亲会的主要策划人、组织者。说起组织这个活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替女征婚。
召女士的女儿今年27岁,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上海一家知名的报社工作。女儿念大学时,召女士总关照女儿要专心念书,不要那么早谈恋爱,女儿倒也听话,一直没有交男友。可转眼女儿毕业了,工作了,一切都稳定了,召女士才发现女儿快24岁了,该找男朋友了,就催促着女儿赶快行动,可女儿那根恋爱的筋似乎还没搭上。给她介绍,对象不是嫌人家这个不好,就是那个不行。一年拖一年,眼看着这么出色的女儿都27岁了,却还没有找到对象。家门口的邻居,中专毕业的小姑娘比女儿年纪还小,都做妈妈好几年了。难道女儿出色反被出色误?召女士着急了,就去一家报社为女儿登征婚广告,到了那里就傻眼了。那天到报社登征婚的还有其他5个母亲,清一色都是为女儿来征婚的。看看她们女儿的资料,没一个比自己女儿差。召女士心里更着急了。怎么有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子找不到对象呢?
几个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相
同的烦恼,越聊越是热络,无意间说到最近报纸上一直报道的在北京举行的父母相亲会,据说人气很旺。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组织?召女士一语惊醒梦中人。几位母亲开始张罗,场地就选在公园,因为现在很多公园都免费,不存在场地租金问题,怎么找人参加?登广告是不行了,费用太大。于是她们就决定自己写宣传单,复印了三四百份,自己到地铁站和公园去发,这样费用减少很多。“相亲角”就这样开张了,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相亲会一周比一周热闹。
子女不愿见面只留手机号码
父母们卖力地为子女挑着对象,真可谓用心良苦。家长即使找到了满意的人选,还要费心地考虑回家怎么跟子女开口,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瞒着子女来替他们相亲的。“我女儿平时就知道工作加班,每天忙到很晚回来,到现在连个男朋友都没有,我真的急死了。我想让她双休日出去跟别人发展发展,她却老喊累死了,在家里睡大觉!不晓得她怎么想的,唉……”一个严女士大叹苦经。这不,她这次出来还是瞒着女儿来的。女儿26岁了,也是本科生,在外企工作,算是条件不错了,不明白怎么找不到对象。
严女士在家里跟女儿提起公园里有“父母相亲会”的事,假装开玩笑地说:“妈妈也替你去相亲怎么样?带几张照片,人家一看我女儿这么漂亮,肯定抢着要。”谁知道女儿一听就来气了,说:“干吗?卖女儿啊?你不要去哦,找到了,我也不会去跟人家见面的。”严女士不敢再往下讲了,可到了周六,她还是忍不住想到公园里看看,她可不想错过大好机会,就跟女儿说她出去打麻将了。她想先来看了再说,若是找到条件不错的男孩,先把联系方式留下,回家再想办法跟女儿说。女儿最后的让步就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对方,通过电话、短信跟人家联系,有感觉再见面。虽然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小,但总比完全不联系好。
好男儿成了“香饽饽”
相亲会上,条件好的女孩子多到数不过来,可条件优秀的男生相对就稀有很多,常常是五六个女方家长围着一个男方家长。陈女士就一直被人围着,乐得她嘴都合不拢。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27岁,做销售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这个工资在众人里不算是高的,很多女孩子的收入还不止这些。可是陈女士的儿子身高1.83米,虽然陈女士没带照片,但她说儿子长得像她,盯着她的人就更多了。因为陈女士自己五官标准,长得很漂亮,他儿子既然像她,肯定是个帅小伙子。最关键的是,陈女士家境不错,自己是中学老师,丈夫是工程师,家里还为儿子准备了一套近百万元的两室的婚房。至少女儿找了这样的人家,不必为将来住房子熬得很辛苦。
陈女士的儿子是为数不多的赞同父母替自己相亲的。
陈女士的儿子虽说认识的人有不少,朋友也有一大堆。但是他坦言很多人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彼此就难免会有些功利心,不可能纯粹地谈感情。有些女孩子虽然可以做朋友,一起玩很开心,但如果做女朋友就有些不合适了。女朋友是将来要讨回来做老婆的,不是谈得来、玩得投机就可以的。还要考虑家庭、人品、工作,各方面的因素。但是除了工作上,就很难接触到其他什么人。所以对于母亲为他介绍的对象他是很乐意去跟对方接触一下的,如果没有尝试又怎会有结果呢?他觉得父母替子女相亲这样的形式很不错,好过自己在外面瞎猫抓死耗子,说不定谈了半天,却发现很多实际因素不合适,比如家庭家境、遗传病史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交往前就弄清楚,那交往时只需要顾及感情问题,谈得来则合,即使擦不出火花也不可惜。
在相亲会上,像陈女士这样吃香的男方家长不少,如果男孩各方面条件再好些,那可真是奇货可居,常常气得几个女孩的家长眼冒金星,想想不服气,自己的女儿条件又不差,还要被人挑三拣四。看来,相亲会真是属于“男方市场”了。
时代在变,恋爱、交友的方式也在改变,“以结婚为目的,请与我交往!”这句日韩剧里常见的对白,或许过不了多久,也将成为我们身边的流行语。但愿从那个充满温馨的“相亲角”,早日传出佳话。(摘自《现代家庭》2005年11月上半期)
来征婚的都是老爸老妈
8月13日(周六)的下午,第一次上海“白领家长相亲活动”就在人民公园内开始了。小小的“相亲角”居然聚集了近两百人。家长们三五成群,有的脑袋都挤在了一块儿,低头翻着各自子女的资料,这个是复旦毕业的,那个雅思考了几分。有的奋笔疾书,把看中的姑娘小伙子的资料赶紧记下,还有的则东张西望搜寻着目标……在场的家长几乎人人手里拎着包,包里装着自己子女的学历证明、户籍证明、照片甚至是各种证书,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子女的优秀。
相亲会上,大部分的家长身上都有一张小纸牌,或蓝色或红色。小小的纸牌上穿着根棉线,有人把小纸牌挂在手指上,有的系在挎包上,有的扣在衣服的纽扣上,有的别在腰间。别小看这牌子,它可是分辨子女性别的记号。如果你家有个儿子,那做父母的就要挂蓝牌;如果你家是女儿,那就挂张红牌,清清楚楚,大家就可以锁定目标,有的放矢了。
热热闹闹的第一次相亲会结束后,仅仅一周后的第二次相亲会,参加的家长人数居然达到600多人。
代女征婚征出“相亲角”
召女士是这次相亲会的主要策划人、组织者。说起组织这个活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替女征婚。
召女士的女儿今年27岁,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上海一家知名的报社工作。女儿念大学时,召女士总关照女儿要专心念书,不要那么早谈恋爱,女儿倒也听话,一直没有交男友。可转眼女儿毕业了,工作了,一切都稳定了,召女士才发现女儿快24岁了,该找男朋友了,就催促着女儿赶快行动,可女儿那根恋爱的筋似乎还没搭上。给她介绍,对象不是嫌人家这个不好,就是那个不行。一年拖一年,眼看着这么出色的女儿都27岁了,却还没有找到对象。家门口的邻居,中专毕业的小姑娘比女儿年纪还小,都做妈妈好几年了。难道女儿出色反被出色误?召女士着急了,就去一家报社为女儿登征婚广告,到了那里就傻眼了。那天到报社登征婚的还有其他5个母亲,清一色都是为女儿来征婚的。看看她们女儿的资料,没一个比自己女儿差。召女士心里更着急了。怎么有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子找不到对象呢?
几个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相
同的烦恼,越聊越是热络,无意间说到最近报纸上一直报道的在北京举行的父母相亲会,据说人气很旺。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组织?召女士一语惊醒梦中人。几位母亲开始张罗,场地就选在公园,因为现在很多公园都免费,不存在场地租金问题,怎么找人参加?登广告是不行了,费用太大。于是她们就决定自己写宣传单,复印了三四百份,自己到地铁站和公园去发,这样费用减少很多。“相亲角”就这样开张了,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相亲会一周比一周热闹。
子女不愿见面只留手机号码
父母们卖力地为子女挑着对象,真可谓用心良苦。家长即使找到了满意的人选,还要费心地考虑回家怎么跟子女开口,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瞒着子女来替他们相亲的。“我女儿平时就知道工作加班,每天忙到很晚回来,到现在连个男朋友都没有,我真的急死了。我想让她双休日出去跟别人发展发展,她却老喊累死了,在家里睡大觉!不晓得她怎么想的,唉……”一个严女士大叹苦经。这不,她这次出来还是瞒着女儿来的。女儿26岁了,也是本科生,在外企工作,算是条件不错了,不明白怎么找不到对象。
严女士在家里跟女儿提起公园里有“父母相亲会”的事,假装开玩笑地说:“妈妈也替你去相亲怎么样?带几张照片,人家一看我女儿这么漂亮,肯定抢着要。”谁知道女儿一听就来气了,说:“干吗?卖女儿啊?你不要去哦,找到了,我也不会去跟人家见面的。”严女士不敢再往下讲了,可到了周六,她还是忍不住想到公园里看看,她可不想错过大好机会,就跟女儿说她出去打麻将了。她想先来看了再说,若是找到条件不错的男孩,先把联系方式留下,回家再想办法跟女儿说。女儿最后的让步就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对方,通过电话、短信跟人家联系,有感觉再见面。虽然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小,但总比完全不联系好。
好男儿成了“香饽饽”
相亲会上,条件好的女孩子多到数不过来,可条件优秀的男生相对就稀有很多,常常是五六个女方家长围着一个男方家长。陈女士就一直被人围着,乐得她嘴都合不拢。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27岁,做销售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这个工资在众人里不算是高的,很多女孩子的收入还不止这些。可是陈女士的儿子身高1.83米,虽然陈女士没带照片,但她说儿子长得像她,盯着她的人就更多了。因为陈女士自己五官标准,长得很漂亮,他儿子既然像她,肯定是个帅小伙子。最关键的是,陈女士家境不错,自己是中学老师,丈夫是工程师,家里还为儿子准备了一套近百万元的两室的婚房。至少女儿找了这样的人家,不必为将来住房子熬得很辛苦。
陈女士的儿子是为数不多的赞同父母替自己相亲的。
陈女士的儿子虽说认识的人有不少,朋友也有一大堆。但是他坦言很多人是在工作中认识的,彼此就难免会有些功利心,不可能纯粹地谈感情。有些女孩子虽然可以做朋友,一起玩很开心,但如果做女朋友就有些不合适了。女朋友是将来要讨回来做老婆的,不是谈得来、玩得投机就可以的。还要考虑家庭、人品、工作,各方面的因素。但是除了工作上,就很难接触到其他什么人。所以对于母亲为他介绍的对象他是很乐意去跟对方接触一下的,如果没有尝试又怎会有结果呢?他觉得父母替子女相亲这样的形式很不错,好过自己在外面瞎猫抓死耗子,说不定谈了半天,却发现很多实际因素不合适,比如家庭家境、遗传病史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交往前就弄清楚,那交往时只需要顾及感情问题,谈得来则合,即使擦不出火花也不可惜。
在相亲会上,像陈女士这样吃香的男方家长不少,如果男孩各方面条件再好些,那可真是奇货可居,常常气得几个女孩的家长眼冒金星,想想不服气,自己的女儿条件又不差,还要被人挑三拣四。看来,相亲会真是属于“男方市场”了。
时代在变,恋爱、交友的方式也在改变,“以结婚为目的,请与我交往!”这句日韩剧里常见的对白,或许过不了多久,也将成为我们身边的流行语。但愿从那个充满温馨的“相亲角”,早日传出佳话。(摘自《现代家庭》2005年11月上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