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物 > 人生 > 感悟 > 正文
编号:425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2日 文学之路
     “喂!”一听是魏老板的声音,康老板心里就笑了。果然吧!他要添货,而且急如星火。少不得要调侃他两句:

    “早告诉你,一次多进点,保证好买,你不听现在我就算给你赶工做出来,也得两个礼拜。”康老板停了一下,豪爽地笑笑:“好好好!看在老交情,我先调一批现成的,立刻给你,……上一批的钱?还怕你跑了吗?跟这次一块儿算吧!”

    东西立刻运了过去。没两个礼拜,魏老板又要货了。

    “前帐没清耶!”兼管帐的康太太提醒先生:“我们不能给他,先叫他把前两笔钱汇来才……”

    没等太太说完,康老板就挥挥手:“他要是敢赖,以后还要不要跟我们做生意?先给他吧!谅他跑不掉。”

    一大批又运了过去。听说魏老板亲自去机场接货,他抓到这种新产品,可真是赚了。

    过了一个月,又接到魏老板的订单。

    “他前三笔货款清了没有?”康老板看看自己的老婆。

    老婆摇头。康老板立刻拨了电话。

    “康老!您来电话,正好,我正要向您报告,最近为了您这新产品,我们公司连会计小姐都出动了。整夜打包、邮寄,结果什么都误。能不能等这阵子忙完,立刻给您奉上。”魏老板显然正在忙,直喘气。

    “好吧!”康老板笑嘻嘻地挂上电话,又对太太摊摊手:“他说他为我们的东西,快忙死了。就先给他吧!”

    东西又运了过去。

    只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再没消息。倒是听说因为对岸出了类似的东西,便宜得多,把市场全搞乱了。

    康老板也打过好几次电话去催,魏老板先还自己接,说说生意难做,下游款子一收齐,就汇过来的话。后来,则连人都找不到了。

    “难道魏老板跑路了?”康老板托朋友去打听。

    “他没跑路啊!虽然生意没前些时好,可还在卖你的东西。”朋友回电。

    “卖我的东西?”康老板抓抓头:“他好久没跟我进货了啊!”

    “听说他跟别人买你的货。”

    “跟别人?”康老板更糊涂了:“我是制造兼批发,难道他多花钱,绕个圈子,跟别人买我的东西?”

    想一想:

    康老板还没想通的事情,或许你已经想通了。

    为什么魏老板宁愿绕圈子?

    因为他欠康老板的货款太多了,当他打电话叫新货的时候,也正是他必须面对旧债的时刻。这就好比朋友向你借钱,他借一次小钱,你不催他还;他再借,你还不催讨。当他愈借愈多,不再有脸向你借。

    他开始避着你。

    结果,你不但失去了钱,也失去了朋友。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钱的时候,就趁他领年节奖金,暗示他还,甚至故意作个低姿势,说自己出了点事,急需。

    钱的数目少,拿出来轻松愉快,他当然会还。

    如此,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既有“通财之义”,也有“还钱之信”,永远是好朋友,怎会沦落到避不见面的地步呢?

    俗话说得好——“债多人不愁”。

    债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还债,而是“一翻两瞪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由拉下脸来借钱,到拉下门来躲债,最后则是拉下自尊赖皮。

    失败到绝望的时候,就自暴自弃,这是人的天性。不论做生意、带部属、交朋友,希望能有君子之交,就要时时注意“怎么维护对方的自尊。”

    对的!对方的自尊要你来维护,如同一个应该知道在男人稍露轻佻时就暗示“不可!”而不能等到对方裤子都脱下来的时候,才喊“NO!”

    当你发现部属财务上有小毛病的时候,无论是公司的财务,或他与同事间的财务,你都应该想办法“了解”,甚至帮他指出计划解决。

    否则,你就可能失去一位部属、搅乱一个大办公室,或被携款潜逃。

    当你跟合伙人,正“发”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要趁这春风得意时,把帐弄清楚。

    否则,当市场冷下来,心冷下来,面孔也可能冷下来。许多“能共安逸,不能共患难”的结局,都是这样造成。

    回顾想想,难道魏老板从一开始就想赖帐吗?

    当他卖得正好,供不应求的时候,为了货源供应,他会不乖乖付清货款吗?

    当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时候,他又可能付不出钱吗?

    相反地,赚的钱不立刻付清货款,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钱愈来愈少,又碰上生意开始“慢下来”,而欠债愈积愈多,如果是你,只怕也会产生魏老板效应吧!

    这世上无论进化或腐化,都是慢慢发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够像没有红绿灯和安全岛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记住!农业时代那种“一诺千金”的时代过去了,要做长久的朋友、长久的生意,你要有维护对方尊严的技巧,与绝不妥协的原则。

    (摘自《纵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