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经理最近真是头痛极了。
业务部经理退休,下面的陈副理和吴副理,到底升谁好呢?
业务部可以称得上是公司的心脏,心脏不好,公司就关门了。
陈副理和吴副理都是第一线的战将。两个人平常有说有笑、平起平坐,连办公室都一左、一右,一样大。
可是,现在只能升一个人做经理,这问题就大了。
考虑再三,他决定个别谈话。
“如果你升上来,做经理,你能保证明年业务增加多少?”王总经理问陈副理。
“这个……您给我两天,让我算算。”陈副理居然说要回办公室看报表。
又找吴副理来。
同样的问题被提出了。
吴副理先楞了一下,即刻恢复笑容,拍拍胸脯:“这个您放心!如果我升上来,能放手照我的想法去做,每年最少增加百分之三十。”
“你不需要看看过去的统计?”
“不必!全在我脑子里!”
隔一天,陈副理总算看完统计,回来报告。
“你有答案了吗?有把握一年增加多少业务?”王总经理笑道。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只能保证业务不会减少。”
总经理的脸绿了,草草地结束谈话。
第二天,吴副理就搬进了经理的大办公室。
只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没见什么起色,连办公室的小妹,都觉得电话少了。
一年算下来,业务反而下跌了百分之十。
“你是怎么搞的?”总经理铁青着脸,把吴经理叫去。
“唉!真没想到,市场实在太不景气了,大家都缩减广告预算,加上恶性竞争,我虽然拚了命……”吴经理狠狠捶自己的头:“我该死!我该死!对不起您。您还是让我回去做副理吧!我想,我实在不是一级主管的料。”
把吴经理调回副理,再把那位脚踏实地的陈副理升上来?
不行啊!
因为自从吴副理“扶正”,没多久,陈副理就拂袖而去,被死对头那家公司,聘去做经理了。
“如果不是他窝里反,去资敌,我一定能做到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吴经理常这么咬牙切齿地说。
想一想:
请问,在这个故事里,谁赢了?
你可以说吴副理赢了。虽然他后来挨了骂,但是最起码,他挤走了陈副理,“一人独大”地坐上经理的位子。即使表现不佳,公司都因为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而对他无可奈何。
你也可以说陈副理赢了。他虽然受了气,但是立刻被别家的伯乐赏识,跳槽作了经理,且打败原来的公司,报了一箭之恨。
这么说来,输家只有一个,就是王总经理,因为他受听吴副理浮夸的话,用了差的、走了好的,使公司输惨了。
问题是,谁不喜欢听好听话呢?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理性,能够明辨是非,但是每个人在不自觉中,也都爱听谗言。
吴副理就抓准这一点,开出“空头”的支票,抢下“实在”的位子。
我一个朋友曾经在中视主持一个叫作“分秒必争”的节目,顾名思义,那是个讲究快的节目。他用极快的速度把题目念出来,再由参赛的两队抢答。
当时参加比赛的,都是各校的菁英,实力在伯仲之间。而他发现,获胜的往往是最先按钮的。
甚至题目都还没听懂,他已经按钮,一边按,一边想,就在那两三秒钟,想出答案,获得了分数。
相反地,他发现输的那一队,很可能每次都能在同一个时间想出答案,只怪他没先按钮,而没机会作答。
这管他会不会,先按钮,抢位子的方法,就与吴副理用的一样。
从政的人常说,先不要考虑开出去的政见支票能不能兑现,而要知道,如果得不到政权,就连半个政见也无法兑现。
在人生的战场上,无可否认的:
当两个人战斗,只有一把枪,谁先抢到枪,就可以用枪把对方撂倒。
既然对方倒了,就不再有人和你争;既然没人跟你争,就连指责你当初不择手段“抢枪的声音”,也不再会出现。
谈到“声音”,学问可大了,请看下一个故事: 业务多多益善
(摘自《纵与横》)
业务部经理退休,下面的陈副理和吴副理,到底升谁好呢?
业务部可以称得上是公司的心脏,心脏不好,公司就关门了。
陈副理和吴副理都是第一线的战将。两个人平常有说有笑、平起平坐,连办公室都一左、一右,一样大。
可是,现在只能升一个人做经理,这问题就大了。
考虑再三,他决定个别谈话。
“如果你升上来,做经理,你能保证明年业务增加多少?”王总经理问陈副理。
“这个……您给我两天,让我算算。”陈副理居然说要回办公室看报表。
又找吴副理来。
同样的问题被提出了。
吴副理先楞了一下,即刻恢复笑容,拍拍胸脯:“这个您放心!如果我升上来,能放手照我的想法去做,每年最少增加百分之三十。”
“你不需要看看过去的统计?”
“不必!全在我脑子里!”
隔一天,陈副理总算看完统计,回来报告。
“你有答案了吗?有把握一年增加多少业务?”王总经理笑道。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只能保证业务不会减少。”
总经理的脸绿了,草草地结束谈话。
第二天,吴副理就搬进了经理的大办公室。
只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没见什么起色,连办公室的小妹,都觉得电话少了。
一年算下来,业务反而下跌了百分之十。
“你是怎么搞的?”总经理铁青着脸,把吴经理叫去。
“唉!真没想到,市场实在太不景气了,大家都缩减广告预算,加上恶性竞争,我虽然拚了命……”吴经理狠狠捶自己的头:“我该死!我该死!对不起您。您还是让我回去做副理吧!我想,我实在不是一级主管的料。”
把吴经理调回副理,再把那位脚踏实地的陈副理升上来?
不行啊!
因为自从吴副理“扶正”,没多久,陈副理就拂袖而去,被死对头那家公司,聘去做经理了。
“如果不是他窝里反,去资敌,我一定能做到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吴经理常这么咬牙切齿地说。
想一想:
请问,在这个故事里,谁赢了?
你可以说吴副理赢了。虽然他后来挨了骂,但是最起码,他挤走了陈副理,“一人独大”地坐上经理的位子。即使表现不佳,公司都因为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而对他无可奈何。
你也可以说陈副理赢了。他虽然受了气,但是立刻被别家的伯乐赏识,跳槽作了经理,且打败原来的公司,报了一箭之恨。
这么说来,输家只有一个,就是王总经理,因为他受听吴副理浮夸的话,用了差的、走了好的,使公司输惨了。
问题是,谁不喜欢听好听话呢?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理性,能够明辨是非,但是每个人在不自觉中,也都爱听谗言。
吴副理就抓准这一点,开出“空头”的支票,抢下“实在”的位子。
我一个朋友曾经在中视主持一个叫作“分秒必争”的节目,顾名思义,那是个讲究快的节目。他用极快的速度把题目念出来,再由参赛的两队抢答。
当时参加比赛的,都是各校的菁英,实力在伯仲之间。而他发现,获胜的往往是最先按钮的。
甚至题目都还没听懂,他已经按钮,一边按,一边想,就在那两三秒钟,想出答案,获得了分数。
相反地,他发现输的那一队,很可能每次都能在同一个时间想出答案,只怪他没先按钮,而没机会作答。
这管他会不会,先按钮,抢位子的方法,就与吴副理用的一样。
从政的人常说,先不要考虑开出去的政见支票能不能兑现,而要知道,如果得不到政权,就连半个政见也无法兑现。
在人生的战场上,无可否认的:
当两个人战斗,只有一把枪,谁先抢到枪,就可以用枪把对方撂倒。
既然对方倒了,就不再有人和你争;既然没人跟你争,就连指责你当初不择手段“抢枪的声音”,也不再会出现。
谈到“声音”,学问可大了,请看下一个故事: 业务多多益善
(摘自《纵与横》)